第150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影響。亞東歷來是世界的中心,雖說這兩百年來,西夷人不斷侵掠世界,手抓已經伸到亞東,但華夏天然是世界的主人,只要奮發圖強,西夷人必定會從亞東趕出去。
陸遙的演說有理有據,帶著日式幽默風趣,藩校學生全都聽得入神。薩摩蕃藩士雖然大多學的是蘭學,但心底裡還是對自己的文化充滿著自豪,對歐美的蠻橫傲慢很是鄙視。
最後,陸遙高聲說道,“大明、日本、琉球同屬華夏,同文同種,理當相互提攜、共存共榮!我們到日本來,不是尋找仇人,我們是來尋找朋友的!我們希望日本能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像德川家康那樣的英雄,把日本凝聚成一個強有力的整體,並且與大明站在一起,同心協力、共存共榮、復興華夏。”
陸遙的演講和他分發的宣傳書籍對薩摩蕃藩士觸動很大。
見識到大明的強大,感受到大明官員對薩摩蕃的尊重,薩摩蕃藩士們滿足了,他們開始熱烈討論起“華夏正統論”、“夷夏文化論”,激烈辯論日本的未來、以及亞東的未來。
日本人的整體性格就是遵從強者,你只要比他強,那麼哪怕他心裡再恨你,也會完全臣服與你。很快,島津忠教就招滿了去大明學習的藩士。……50658+d4z5w+16086797……>;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日本(七)
傳送訊息的信鴿在天上不停的飛翔,信使騎著快馬在驛道上飛快的奔跑。△¢四△¢五△¢中△¢文+◆,明軍在薩摩的文治武功,幾天之內就傳遍了東瀛列島。
納尼!薩摩這樣的強藩竟然不戰而敗?
大明不是已被清國滅亡了嗎?武力竟然如此強銳!
全天下華夏兒女聯合起來!大明這是想要會盟做霸主嗎?!
日本各股勢力大為震驚,所有的目光全都聚焦到強勢出場的大明朝身上。
江戶幕府和京都御所,以及長洲、福井,熊本、土左、肥前這樣的強藩,他們敏銳的考慮到一個問題,誰將統合日本,使之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整體?
大明這樣強勢,也需要來日本尋找強助,這讓他們歡欣鼓舞,同時也倍感壓力。《鐵幕降臨》、《華夏復興宣言》等書籍闡述的“華夏正統論”、“夷夏文化論”更是讓他們深受鼓舞,蘭學終究不如國學、漢學!
陸遙的文宣很明顯是指責德川幕府管控整合無力。
幕府也早知道自己的權威一日不如一日。日本盛行的是下克上,地方強藩永遠都會向幕府發起挑戰。還有數十萬失意武士,窮得只剩一把刀一條命,他們天天遊蕩在各藩,尋找著各種生計。只要幕府稍有閃失,諸多外力再一加撩擾,這些火苗就會成為燎原大火。
所以,幕府對此是相當重視,阿部正弘特別派出浦賀奉行戶田氏榮和朱清平作為信使,邀請大明海軍來江戶訪問。
幕府首席大老阿部正弘是島津齊彬的好友,也是齊彬能坐到藩主位置上的強助。明軍在薩摩蕃的所作所為,齊彬在第一時間就報知了阿部正弘。
阿部正弘與齊彬一樣,都贊同“富國強兵、殖產興業”。他敏銳的意識到,大明是一把利劍,幕府必須用來作為強助,決不能給那些心懷撥測的強藩可乘之機。
共和曆2696年1月3日(公元1855年),大明海軍編隊終於抵達浦賀水道,扼守在海口的炮臺鳴放禮炮,向大明海軍致敬。
浦賀是扼守江戶灣的咽喉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浦賀奉行戶田氏榮在炮擊江戶事件之後,及時的與大明拉上關係,避免了成為替罪羊的厄運。
在幕府的默許下,戶田氏榮招募了大批的流浪武士、破產貧民,以及精壯女性,把他們輸送到與那國島、臺灣。人員的大量流動帶來了商機,大批商人憑著嗅覺而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