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裴青松點點頭出去了,兩人坐下,楊元慶笑道:“說吧!魏郡情況如何?”
“只能說完成了七成,楊善會願意歸降,七千餘軍隊都交給秦將軍,按照總管的吩咐,楊善會暫任魏郡太守。”
“這很不錯嘛!”
楊元慶笑了起來,“那還有三成不足是什麼?”
楊玄獎嘆了口氣道:“是堯君素,他不肯歸降,已經辭官走了,聽說去了江都,拜祭完楊廣後就歸隱,不再出任朝廷任何官職。”
楊元慶笑容消失,默默點了點頭,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這樣有骨氣的人,忠心自己的信念,他的師父張須陀就是這樣的忠心者,寧可死,也絕不背叛,對堯君素的選擇,他只有肅然起敬。
“元慶,還有一件事,我想和你談一談。”
“什麼事?”
楊元慶見三叔對自己換了稱呼,從下屬一下子變成了親人,他便隱隱猜到,三叔要和自己談的是家事,他會見了楊善會,必然是有了什麼想法。
楊玄獎不知該怎麼說,他沉吟一下道:“是關於楊善會,他為人清廉,官譽卓著,在河北極有口碑,他在河北各郡的影響力不亞於那些名門世家,你能不能考慮一下……考慮什麼?”
楊元慶隱隱猜到三叔的意思了,但他要楊玄獎直接說出來。
“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楊玄獎嘆了口氣。
“三叔的意思的是說,希望能考慮楊善會入相,是吧!”楊元慶注視著他的眼睛道。
楊玄獎默默點了點頭,承認楊元慶猜對了自己的想法。
“弘農楊氏畢竟也是天下名門世家,又是你的家族,是絕對自己的支援你的勢力根基,你應該委以重用,否則天下人之言會對你不利。”
“會說我太涼薄,是吧!”楊元慶笑了笑,用一種自嘲的口氣道。
楊玄獎沒有吭聲,他確實聽到了家族中的抱怨。去年十一月,弘農楊氏有族人去靈武郡找過他,關於科舉,弘農楊氏也派了三名弟子前去應試。結果名落孫山,在家族中引起很大的不滿。
楊玄獎也知道,科舉需要公平,不能在這件事上指責楊元慶對家族的不公,但他也認為楊元慶應該在某種情況下關心一下楊家,比如對楊善會的重用,這不僅可以緩和家族的不滿。也能讓天下人明白,楊元慶是出身弘農楊氏。
楊元慶揹著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停住腳步,反問楊玄獎,“三叔為何不考慮自己呢?讓三叔入相不是更好嗎?”
楊玄獎嚇了一跳,連忙搖頭,“我是不合適的,我心裡有數。當年你祖父也說過我,才學鮮寡,最多為太守。你讓我為相,一是我的能力承擔不了,其次也會誤國,這次調任河間郡太守,我壓力就很大,這可是大郡,又是竇建德老巢,情況很複雜,不知我能否應對得了?”
“三叔太過謙了,在靈武郡你做得很不錯。下屬和民眾的口碑都很好,應對河內郡綽綽有餘。”
楊元慶也明白三叔的意思,他並不是從自己的利益考慮,而是從家族的利益考慮,楊善會是弘農楊氏比較重要的一支,讓楊善會入相。對弘農楊氏更有利。
楊元慶點了點頭,“這件事讓我再考慮考慮,一般會四月份之前確定新相國,現在還有時間,不過我想拜託三叔去一趟洛陽,代我祭祀祖父的陵墓。”
“清明時我一定會去……楊玄獎走了,楊元慶站在窗前久久沉思不語,他在考慮弘農楊氏,儘管他一直在迴避這個問題,但遲早他會面對。
他實際上是以一種模稜兩可的身份繼承了隋朝的遺產,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出身弘農楊氏,而另一方面,大家又覺得他是先帝指定,對他繼承隋統並不排斥。
這就像楊隋和李唐的出身,雖然楊堅和李淵都自稱是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