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向華僑募捐非常辛苦,這個時候不要打擾她休息。”老蔣點了點頭。

“那冷國光那邊如何回覆,蘇俄方面可是一直都不鬆口跟我們合作建飛機制造廠的,這一次要不是冷國光……”

“你先擬一份電報,建造飛機制造廠,這件事必須由政府主導,即便引入民間資本,也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至於控股,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老蔣態度強硬道。

“是。”

新鄉,老蔣的回電冷鋒很快就接到了。

對於合資建廠,老蔣絕對不可能拒絕,畢竟老師在蘇俄的任務中就有尋求跟蘇俄合資建造飛機制造廠的任務。

但蘇俄方面一直對這方面的合作不感興趣,他們只是想提供整機出口,最多幫助中方建造一兩個修理工廠,可以對損壞的飛機進行修理,而如果是完全的飛機制造,那涉及的工程和技術就多了去了。

當然,蘇俄的航空技術在這個時代並不算太先進,甚至說比較落後,可人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

只要給他時間發展,技術很快就能夠跟上來。

中國跟蘇俄不同,還是個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就好比一個缺胳膊少腿的人,不算正常人。

太先進的技術,西方世界對中國是禁止輸出的,所以,就算是想要獲得先進的飛機制造技術,現在的中國也消化不了。

蘇俄的技術對一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來說,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民國政府跟美國蒂斯…萊特飛機公司,道格拉斯飛機公司,聯合成立了中央飛機制造廠杭州公司,也就是“中杭廠”。

抗戰爆發後,“中杭廠”西遷漢口,廠房暫時租借在日租界的江邊的碼頭的大興倉庫內,檢修和組裝飛機,條件非常艱苦。

“中杭廠”後來南遷雲南的壘允,仍然用“中杭廠”的名稱

除此之外,還有南昌的中意飛機制造公司,也西遷至重慶,這就是後來的民國第二飛機制造廠。

第一製造廠就是廣東韶關“中德飛機制造廠”西遷雲南昆明的,後部分遷至貴陽。

冷鋒不想去動這兩個飛機制造廠的乳酪,何況第一飛機制造廠是個美國人合作的,有美資背景。

第二飛機制造廠雖然是中國跟義大利合作的建造的,就規模而言,是當時民國三大飛機制造廠第一。

(第一是上海虹橋航空工廠。)

義大利跟日本聯盟後,中意交惡,意方撤走技術研究人員,隨後工廠遭到轟炸,損失慘重,迫不得已西遷重慶。

原設在上海的海軍制造飛機處及另外一些修造單位,合併遷到成都為“第三飛機制造廠”。

這四家飛機制造廠除了“中杭廠”之外,另外三家都在遷徙的路上,還沒有安定下來,也就是說,規劃中的第一到第三飛機制造廠都還沒有找到一塊落腳地,人員和裝置都處在一個無序之中。

冷鋒知道,建造飛機制造廠,人才最重要,裝置什麼的,那都是人造出來的,關鍵還是人,要是讓他去找一批人來造飛機,規矩三五年之內都造不出來。

因為他沒有這個資源,也沒有這個能力,但是國府是有的,國府含辛茹苦經營了這麼多年,航空工業雖然不如別人,但起碼也培養了一批人才和技術工人。

以“蔣夫人”為首的航空委員會,為中國的航空事業的確是做了貢獻的,要沒有蔣夫人,估計民國的空軍對上日軍真是一點兒掙扎的力氣都沒有。

冷鋒就是想借雞生蛋。

但這個“雞”怎麼借,是個難題,老蔣那邊肯定要過一關的,還有就是蔣夫人那邊,如果得不到她的同意,航空委員會那邊也不行。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