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說,“這還不足,既然有因果,便是有報應。有的人成天修橋鋪路,佈施行善,但不幸夭亡,遭遇逢意外。那只是我們凡人可見的一面。我們不知道他前生作了什麼孽,後世修成什麼功德,就算不信輪迴,我們也不知道他是否這頭做好幫人,那頭劊雞殺鴨,在有意與無意之間,間接或直接的塗炭過生靈。就像你師父,一修佛,就遇波動,便生畏怖,馬上不修了,這就壞事了。其實,一個人佛緣深,魔障也特別多。佛與魔、本就是一線之隔而已。這種人一修佛道,心魔反噬,掙扎矇昧,所以把未來的孽劫先行應驗了。通常真佛度人,自己也得代為應劫,不惜身入地獄,遍身血汙,飽受魔浸,歷盡浩劫,更何況是凡人?

所以你師父一修就遇禍,那是應劫,能應始能度,是好事,修對了頭,度了小則平安,大可成佛,且可見出他是佛性未泯。可惜,他一遇劫便怕了,放棄了,這應前功盡棄了,往後只怕仍是要遭劫。就像人害了病,醫生予他下藥,他服了又吐又瀉一樣:那就是治對病灶的兆頭,可惜病人反而怕了,為了不吐不瀉,就不服藥了,那麼,這病怎麼好得?怎生治理?”

三姑嘆了一口氣又道:“人對報應的看法,十分短淺。以為眼見該報的未報,該應的沒應,那就不肯修這功德了。誰知報應雖未人人立見,但因果迴圈,總是及時,所以說,人體是佛,只是人自己要脫離佛性;魔壞不了人,只有人壞得了自己。”

羅白乃聽三姑說理,很覺舒服,但舒服得來又倦倦欲睡,他望著三姑那吹彈得破的臉靨,這回便說:“我可不明白一事。”

三姑流麗的笑了笑,說:“世上沒明明白白的事,只有明明白白的心。不明白,用心問,就算還不明白,也會分明些的。”

羅白乃這回誠懇的道:“我不是像方恨少這般飽讀詩書,也不似王小石那般名動江湖,更不如唐七昧有家勢實力,……你卻為啥常在有意無意暗提點我?”

三姑哈哈笑道:“我提點你?你不是也常提點我嗎?”

羅白乃這下愧恧地道:“哪有的事……大師說笑了。”

三姑正色道:“因為你是平常人,所以我才跟你多說幾句。”

羅白乃迷惑的道:“平常人?”

“不是平常心就是道,便是佛麼?”三姑道,“當然,你是個悟性很高的平常人。”

羅白乃憮然又復了一句:“平常心?”

三姑看他濛濛的,便又提省了一句:“其實,自然就不是真。真就是佛。真是佛,美是佛,善也是佛。八萬四千法門,無不是佛。只要能悟道,就是法門。你可以從劍中悟道,書中悟道,平常心中悟道。你那次在六龍寺說我指垃圾、狗屎,都有用意,那後來成了我背上的褡鏈,那也算是一種大智慧了,也就直指人心的說法了。”哦?“羅白乃受了鼓舞,這回倒雀躍起來了,悻然道:“那我既已悟了道,豈不也可算是得道高僧了?”

“嘿。”

三姑大師又慪然起來了。

“怎麼?”羅白乃又搔頭皮:“我又說錯了?”

三姑恝然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還得修行,不是三兩句機鋒,幾句俏皮話,那就成佛昇天的事。”

羅白乃這回恪敏的問:“那我要怎麼個修法,才能像您那麼德高望重?”

三姑一聽,便知道這青年人又犯上心躁意急的毛病了。正如一般眾生唸經修佛一樣,為的是功德、改運、善報,乃至富貴、功名、權勢,如果只為了這些,不如不必花時間拜佛誦經,多去做事行善便是了。所以他怔然道:“我沒有德望,只有兩口褡鏈。”

羅白乃呆了一呆,懵懵的說:“背了兩口褡褳,就可以成佛悟道麼?”

“不是,”三姑答:“有兩口褡鏈,只是兩口褡褳。”羅白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