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戴重達六七斤的鐵盔的趙文山很是不適應,總覺得這頭上少了點兒什麼。
但是在親自實踐驗證了這具結合護具的堅韌度之後,趙文山才算是服氣了。
尋常刀劍的噼砍,只要不是用盡全力,這具護具都能起到很好的防護抵禦作用,而流矢和一般的碎石襲擊,就更不在話下,也就是說,只要不是運氣太糟,一般性的攻擊落在自己頭部就很難再造成致命性的傷害了,這幾乎就是一名騎將性命的最大保障。
趙文山也問過王邈像這種護具可否多配備幾具,但王邈卻明確告訴他,鑑於這種護具製作材質的特殊性和製作工藝的難度,現在只有騎軍指揮使以上的武將方可配備,整個淮右軍目前也就只打造出來不超過五具,其價值幾乎不能用錢銀來計算,而這一次他就是專門帶來了三具提供給南下的河朔軍諸騎將。
這讓趙文山也頗為感動,起碼淮右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和尊重,是真正把這幫投效淮右的河朔軍當成了自家人,這很難得。
從成德南下的這支軍隊其實是兩個不太完整的軍組成的,趙文山擔任了此次南下的負責人,四千兵力中,其中騎軍數量不過一千七百人,但戰馬數量卻只有不到八百匹,而且大多也都是瀕臨淘汰的駑馬老馬。
不過王九郎也明確告訴了趙文山,戰馬不是問題,關鍵是要把這幫騎兵帶回去,淮右已經為他們準備了足夠的戰馬,一到淮右便能重新變成真正的騎兵。
天氣開始轉冷了,對於士卒們來說,這樣長途的跋涉無疑是一大考驗,但是為了日後的前途,士卒們卻都是熱情高漲,從冀州南下,這半個月來,馬不停蹄,人不歇腳,一路行來,在魏博軍轄地和梁地淮右都專門安排有接應的人手,從糧食到草料,雖說簡陋了一些,但是對於這支千里迢迢南下的人馬來說卻是解決了大問題。
從臨黃渡過河水,就是甄城,在甄城休整了兩天,這支軍隊再度南下,現在已經進入了宋州境內,繞過孟渚澤,就到了宋州州治宋城,這裡距離緊鄰亳州的柘城只有百里地,加緊一些,兩天便可感到柘城。
據說在亳州鹿邑縣,淮右已經和淮北方面協調好了,準備好了足夠的糧草輜重,足夠解決南下的問題了,沒有戰馬的騎兵將會率先南下到潁州汝陰城登船直下壽州,其他人則要在潁州駐紮,趙文山知道,恐怕這是要打仗的徵兆。
對此趙文山並沒有什麼牴觸之意,讓你河朔軍來不是請你來當老爺吃白食的,如果你不能表現出自身的價值,誰現在會養閒人?
當兵吃糧賣命,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關鍵是在成德軍,你就是賣命都吃不上糧。
現在淮右不但管飯吃,而且甚至連帶著把家眷親屬都能管上,這難道還不夠?打沙陀人是平時賣命,打蔡州人一樣是搏命,起碼為淮右賣命還能有想頭,值!
這就是趙文山最樸實的想法,同樣也是他帶領著四千兵馬最真實的想法,哪裡都是賣命,當然是賣給出價更高的,現在要談什麼歸屬感榮譽感,那都是扯淡。
趙文山還沒有那麼高的覺悟,也沒有那麼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他的心態擺得很正,一切都需要等到這一仗證明了自己的價值才談得上。(未完待續。。)
第八十四節 河朔軍,敢於一戰!
“馬二棒,快一點,給我跟上!”一名營指揮副使怒吼著,示意後續部隊加快速度,“中午沒吃飯怎的?大饃管你們了一個飽,還走不動?”
兩列士卒在乾冷的北風下正加緊南下的步伐,站在山坡上遠遠望去,可以看到佇列的行進,帶起一陣黃塵,猶如一條黃龍在地平線上蜿蜒行進。
如果單從表面看,這支軍隊無疑有些寒磣。
士卒們的年紀都不小了,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的老卒居多,像三十歲以下的年輕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