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查詢,袁野很快弄明白了訓練室中,那四臺儀器的作用,而它們分別是訓練手、反應力、判斷力以及抗衝擊力的。

當然這些儀器只是普通的訓練儀器,更高階的只有校方的高階訓練場才有,想進入那裡必須要花費高額的貢獻點。

高階訓練場,袁野暫時還沒有想過,眼下這些普通的訓練儀器已經讓他很滿意了。

稍微休息了一下,袁野就走進了自己的訓練室,經過剛才對資料的閱讀,他已經知道,角落之中,白色的儀器是訓練手的,紅色的儀器是訓練反應能力的,藍色的儀器是訓練判斷力的,而位於訓練室最深處的黑色儀器,就是訓練抗衝擊力的。

袁野先來到了訓練手的白色儀器面前,這也是他最感興趣的儀器,仔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儀器,這臺儀器的形狀有些像開啟的硬蓋煙盒,只不過被放大了許多倍,足有一人高,最上端是一個不大的顯示屏,中心區域則佈滿了一根根手指粗細的金屬管,看上去就像磁力步槍的槍口。

按照使用說明,袁野開啟了儀器,系統經過一番自我檢車後,隨即在顯示屏中彈出兩個選項,一個是智慧調節訓練強度,另一個是人工選擇訓練強度。

這兩個選項袁野已經透過使用說明知曉,所謂智慧調節訓練強度,就是儀器會根據受訓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訓練強度,人工選擇訓練強度,就是按照自身意願進行選擇。

對於手的訓練,袁野雖然刻苦,但累計下來的經驗並不多,更沒有系統規劃的進行訓練,所以對於現在的訓練,袁野更傾向於智慧調節訓練強度。

按照操作說明,袁野從儀器側方的儲物箱從取出一雙黑色的感應手套,戴上之後,便選定了智慧調節訓練強度的選項。

隨著手訓練儀器的啟動,那些手指粗的“槍口”中紛紛射出形狀各異的能量體,有梭形的、有球形的,也是方形的。

而袁野所要做的就是藉助這些能量體,透過仔細的觀察,袁野現這些能量體根據形狀的不同,執行的度也不相同,最快的是梭形,其次是球形,最慢的是方形。

這樣的現讓袁野眼前一亮,他知道這樣的設計,是考驗受訓者在雙手高運作下的應變能力。

如果是以前的土辦法,石子下落的度都是一樣的,只要按照落地的先後順序去抓就行了,很簡單也很直觀,而現在這樣的方法就不再適用了,因為這其中受訓者還要考慮到能量體執行的度,從而來進行綜合判斷、分析,先抓那個最為合適。

照比土辦法,這樣專門訓練手的儀器,要更專業,更難,也更有訓練價值。

有了這樣的現,袁野頓時充滿幹勁,開始馬不停蹄的調動雙手,去抓那些能量體。

一分鐘過去,能量體停止釋放,而這時儀器也很快給出了評定:袁野現在的手為14。83非常精確,同樣儀器也給出了兩種訓練建議,一種是適合三級飛行學員的,訓練手在12到14之間的,相對容易,而另一種是訓練二級飛行學員的,訓練手在15到16之間,相對困難。

看著眼前的兩個選項,袁野微微思考了一下,最後還是選擇了三級飛行學員的訓練強度,他之所以會做出如此選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現在對這個儀器還不熟悉,盲目選擇過高的難度,對他熟悉儀器並無好處。

萬事要由易而難,才能更好的鞏固基礎,這樣的道理袁野還是懂的。

形狀各異的能量體再次噴湧而出,數量比之前要多了一些,這並沒有出乎袁野的意料,不過,隨著訓練的進行,讓袁野感到意外的是,這些能量體竟然帶電了,偶爾漏過去的能量體打在身上,讓人覺得又酸又麻,典型被電擊的感覺。

這種程度的電擊雖然不會給人帶來傷害,但卻是異常難受,就如同一個人拿電棍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