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自從與老道趁著黑夜出遊,直接向東而行,沿路結緣,食物還是比較充足。老道所傳結緣的方法,還在熟悉。

一天,游到蟠嶼地界,與老道一同住宿在昇仙觀中。

第二天拂曉時,也不知道老道到什麼地方去了。

三緘知道老道是雲遊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也不再追問。

然後也獨自離開了道觀,向四方結緣,悠悠哉哉,已經十分習慣。每日用功後,坦然自樂,道也越入越深。

不久,秋蓼花開,秋風登谷。三緘離開昇仙觀,形單影隻,任由自己的腳走向什麼地方去。

白天在街頭勸人行善,或者說說道語,嘗試一下以前學到的知識。

走走停停,不知不覺又是一個多多月,已經來到了古黎老村,有一閣叫“飛鳳”。

三緘來到此地,暫住在裡面。住到第三天,又來了一中年道士,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白天各自隨意,各管各運游去化齋,夜裡則一同住宿在閣內。已經住了許多天,三緘也沒有與道士交談,道士也沒有詢問三緘的道號。

不久天下起了細雨,滴滴嗒嗒連續下了好幾天,道路泥濘,走不出去不能結到緣。

三緘只好靜坐著煉道,乾脆不吃東西了。中年道士也一樣結不了緣,也不吃任何東西。

三緘知道這道士不是平庸之輩,因此常常以師禮對待,道士假裝不知道也直接受之。

不知道什麼時候,道士忽然生病,呻吟不停,輾轉反側,晝夜如此。

三緘常常為他擔憂,不時地去問候,是否餓了要想吃東西了,然後出去求點湯來給他喝。

如果想吃食物了,立即去結緣花一點資費,再到市集去買回來,儘量買他喜歡吃的東西。

道士生病已有好幾個月,三緘從來沒有厭煩,為他奔波。

醫藥的資費,總是用化緣所得,再去把藥買來給他調理。等到道士疾病痊癒,然後才稍微離開一下。

時光如梭,日子過的真快,一轉眼秋盡冬臨。一天夜裡,中年道士在三更的時候呼叫三緘,然後跟他說:

“求道的人如果都像你一樣,那麼真心實意,可憐我生了疾病,天天幫我調理不懈。

這隻有聖賢仁愛的道義,才可以解釋到無我無人的境界,其在道門明性之理,已是很深入。

現你還在雲遊,正是積攢外功的日子,我教你靈符二道。

可以治狐、治妖、治鬼;賜你虛無圈一個。

可以擒狐、擒妖、擒鬼,變化無窮,手到就能擒來。

你要把此圈要小心謹慎地帶在身旁,不可以疏忽大意。

但是你的身體還屬於凡軀,要能經歷起風雲而無害。

我給你凡丸一粒,壯你筋骨,強你體魄,奔走在路途中,自然能忘記辛苦勞頓。”

三緘拜跪在地上,感恩不盡,並且一一接受。並說:“承師所賜,懇求留下名諱,日後好酬謝感恩。”

道士說:“我有四句話,你仔細思忖,自然知道我的名號了。

曲不成曲唱無名,日日逍遙不計春;或被周圍圈子套,渭陽相送到風塵。”說完,便隱身不見了。

三緘細細將四句話詳細解答,知道了這是上界仙子,降臨凡塵前來點化。

於是向空中拜訖,把所賜的丹丸服用後,頓時感覺渾身透涼,心情愉悅神爽。

自從深得這道後,可以十多天不吃東西。因為不捨得飛鳳閣,所以也沒有到其他地方去雲遊。

不知不覺到了冬雪飛舞的季節,還在繼續住著。

這閣的西邊有一仁厚村,土地肥沃數百里,居住的人也是最多。

這村中有一蔡氏大家族,官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