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穎話說一半,分明是有意在吊他胃口。

揚州回信雖還未到,林思衡也並不打算任由万俟穎拿捏,也作出一副對陳年往事不感興趣的模樣,胡亂敷衍一番。

待万俟穎端茶送客,林思衡便起身告辭,万俟穎起身略送了兩步,待林思衡將要出去時,又似忽然想起來,笑道:

“說起來近日倒有一樁喜事,你們這一科的狀元杜儀,已經和江大人家的孫女定親。

老夫聽說那位韋榜眼,這些日子也很得吏部錢大人賞識啊。”

林思衡微微一愣,自己這些日子忙著搬家,倒還真沒注意杜儀和韋昭這兩個人的動向。

說起來,與他們一比,自己這位探花,在官場上引起的動靜和關注,似乎是有點小了

這些日子雖也有不少請帖送上門來,如今細細想起,倒還真就不曾見過三品以上大員的帖子

總不會是這些大臣的僕役,反而找不到自己的新宅?

又去城外看望一番趙樞和孫機,再往如意齋見一見鄭陽,方才與邊城回宅。

一路皺著眉頭思索,今日一行,倒也收穫頗豐,一則確定了自己的官位,果然是在翰林院,此時倒是個好去處。

二則,雖還沒弄明白楊松的意圖,倒也有了些線索。

只是,万俟穎為什麼要告訴自己,他的所求又是為何

四月三十日,吏部授官。

與万俟穎說得一致,林思衡果然得了個翰林院檢討的職位,從七品。

取了吏部告身,又得了一套青色官服,年俸四十五兩,外加二十石的祿米,倒比前明高些。

晴雯對那件官袍稀罕得不行,晚上叫林思衡換上,欣賞了好半天,末了又說回尺碼有些不合適,回頭她改改。

授官一事,雖並不與万俟穎相干,不過因提前得了他的提醒,按著官場上的規矩,林思衡授官次日便又提著禮物上門拜訪。

万俟穎並沒有再提起那樁舊事,反而與他說起官場上的各種規矩人情,態度尤為親和:

“翰林院是個好地方,此番你得授翰林院檢討,往後可有什麼打算?

是準備要留在翰林院熬資歷?還是準備尋個機會往六部或是督察院,走動走動?”

“下官正不該如何是好,若能得大人指教,下官不勝感激。”

“這翰林院的官,不比別處。

你如今既有個檢討的身份,便已經算是翰林出身,往後十年入閣,已是水到渠成。

不過在這之前,倒有兩條路走。

一是就留在翰林院裡熬資歷,九年一遷,最晚四十五年後便是翰林學士,屆時若陛下有意,說不得便能直接從翰林院入閣。

又或者,先從翰林院往六部去走動,或是督察院,大理寺也可,走部院這條路入閣。

就看你自己怎麼選了。”

林思衡湊趣笑道:

“如此說來,大人該走的就是第二條路了。

大人剛過四旬,正值壯年,如今便已是禮部侍郎,想來入閣之日已是不遠,如此說來,倒要恭喜大人。”

万俟穎只是不置可否的笑笑,見林思衡並不回答自己所問,也不以為意,忽然又道:

“你今日此來,我倒正有一樁喜事要告訴你。”

林思衡一愣,笑問道:

“大人這話倒真叫下官不得其解了,卻不知喜從何來?敢請大人示下。”

万俟穎撫須笑道:

“汝師林如海林大人,在任六年,功勳卓著,陛下今早降旨,給林大人升了官,旨意如今正在禮部,等明日發出去,他就要從蘭臺寺大夫,升任奉議大夫。”

這可真叫林思衡大喜過望,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