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灑入書房,照亮了懸掛的“荊州安穩”四個大字。

王厚端坐於上首,目光掃過堂下眾人,一股上位者的威嚴油然而生。

賈詡、龐統、馬良等謀士分列兩旁,氣氛嚴肅而凝重。

“諸位,”王厚沉聲開口,“宛城一役,曹操雖敗,然其勢未衰。今荊州初定,百廢待興,該如何應對曹操,還請諸位暢所高言。”

賈詡捋了捋鬍鬚,率先發言:“主公,曹操生性多疑,主公如今功高震主,恐其心生忌憚。依詡之見,不如早與劉備結盟,共抗曹魏,如此方能保全荊州。”

龐統聞言,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主公,劉備雖有關羽、張飛等猛將,但其勢力尚弱,不足為懼。我以為,當務之急是鞏固荊州內部,發展民生經濟,積蓄力量,待時機成熟,再與曹操決戰,方為上策。”

馬良則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主公,劉備仁義之名遠播,深得民心,若能與之結盟,則可壯大我軍聲勢,共御外敵。且劉備與曹操有不緩之仇,正可借其之力,牽制曹操,減輕我方壓力。與其為敵,不如為友,共同抵禦曹賊,方為長久之計。”

眾人之言,各有千秋,王厚陷入了沉思。

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像是在權衡著利弊。

荊州初定,民心未穩,曹操的威脅又近在咫尺,任何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荊州的未來。

賈詡的結盟之策,固然可以緩解眼前的壓力,但卻有可能引狼入室,後患無窮。

龐統的穩固荊州之計,雖然穩妥,但卻需要時間,而時間正是他們現在最缺乏的東西。

馬良的聯合劉備之策,看似可行,但劉備是否真心合作,卻是一個未知數。

王厚的目光在三位謀士身上來回掃視,最終停留在馬良身上。

他緩緩開口,語氣堅定:“季常之言,甚合吾意……”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門外侍衛,“來人,備紙筆,我要修書一封!”

王厚深吸一口氣,目光如炬,掃視堂下眾人,沉聲道:“季常之言,甚合吾意!如今曹操虎視眈眈,荊州腹背受敵,唯有聯合劉備,方可共抗強敵,保我荊州百姓安寧!”

他頓了頓,目光轉向門外侍衛,威嚴的聲音響徹整個書房:“來人,備紙筆,我要修書一封!”

侍衛得令,立刻送上筆墨紙硯。

王厚提筆蘸墨,略作思索,便在紙上揮毫潑墨。

筆走龍蛇間,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躍然紙上。

信中,王厚表達了對劉備仁義之名的敬佩,詳細分析了曹操的威脅,並鄭重許下承諾:“若能結盟,荊州與合肥互為犄角,互通有無,共保太平,絕不相負!”

寫畢,王厚放下筆,仔細端詳著信上的字跡,確保每一個字都飽含誠意。

他將信紙吹乾,摺疊整齊,交給馬良,沉聲道:“季常,此番前往江夏,任務艱鉅。劉備此人,素來謹慎,你要以誠相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務必說服他與我荊州結盟,共抗曹操!”

馬良接過書信,雙手抱拳,神色莊重:“主公放心,良必不辱使命,定當竭盡所能,說服劉備,促成聯盟!”

王厚點了點頭,我等在此靜候佳音!”

賈詡捋著鬍鬚,他深知,此番結盟,關乎荊州的生死存亡,馬良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龐統雖然表面上依舊一副傲然的神態,但眼中也難掩一絲擔憂。

畢竟,劉備的實力不容小覷,能否順利結盟,變數實在太多。

“季常先生,此去務必小心謹慎,多加提防。”徐庶上前一步,低聲叮囑道,“劉備麾下,臥龍鳳雛,皆是人中龍鳳,切不可掉以輕心。”

馬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