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崖山海戰:屬於大宋最後的骨氣!(第1/3頁)
章節報錯
【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大軍,宋廷已經無力抵抗,節節敗退。】
【但天下仍有不少的忠貞愛國之士,願意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去挽救。】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信觀眾們都非常熟悉這句詩。】
【這是“宋末三傑”之一的文天祥在獄中所寫。】
唐朝,李白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不由得痛飲一杯。
“好詩句!有氣魄!”
光憑藉這一句話便能窺見文天祥的一派慷慨氣度,和不屈的赤子之心!
【朝廷曾經遭受的恥辱和不堪能夠被遺忘嗎?】
【有的人可以因為處在高位,在一時的安逸中得過且過。】
【而有的人為了信念,也可以不屈不撓,慷慨赴死。】
【文天祥就是這樣的人。】
有的人·趙構:好像被內涵了呢。
元朝,忽必烈十分不忍心,他是真的欣賞文天祥。
可惜他一心報國,始終不願意就任元朝的官職。
殿中站得筆直的文天祥卻是十分從容。
南宋已亡,他作為宰相,哪有侍奉二姓的道理?
如今所願,唯有一死而已。
【在南宋小朝廷逃亡海外之時,文天祥從未放棄過抵抗。】
【可惜寡不敵眾,最終還是戰敗被俘。】
【但他的氣節與忠心甚至打動了元朝當時的大汗忽必烈,想將他納入麾下。】
【文天祥卻始終不為所動,一心只為南宋,最後從容就義了。】
此時,帶著幼帝逃亡到崖山的陸秀夫聞言潸然淚下。
懷中的幼帝趙昺(bing)年僅七歲,雖然害怕但是能夠維持鎮定的模樣。
陸秀夫勉強勾起一抹笑容,安撫著趙昺。
陛下雖然年幼但頗為聰穎,若是能夠長大未必不能成為中興之主。
可惜,如今的大宋再也沒有時間給他成長了。
唐朝,李世民十分惋惜。
“這文天祥一片熱血忠心,叫人敬佩。”
長孫皇后也是眼角微紅,有些哽咽。
“敵人在等待著他的投降,可他只怕早已準備好了以死殉國。”
【而另一邊逃亡到崖山的南宋小朝廷,也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三傑中的另外兩位,左丞相陸秀夫和太傅張世傑保護著幼帝趙昺。】
【浩浩蕩蕩的元軍也陸續到達了崖山,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為了斷絕士兵逃亡膽怯之心,張世傑焚燬了陸地上所有的房屋,宮殿和據點。】
【又下令用繩索把所有船隻連結在一起,把趙昺的龍舟放在中間。】
三國,諸葛亮微微嘆氣,這何嘗不是一種破釜沉舟呢?
曹操:我的前車之鑑還在前面擺著,只怕元軍也不會放過火攻的辦法吧?
張世傑:我也是讀過書的人,肯定不能白送啊!
山人自有妙計!
【上一個使用鐵索連舟技能的曹老闆,被一把火燒掉了爭霸夢。】
【張世傑也不是傻子,早已想好了應對方法。】
【元軍欲效仿昔日赤壁之戰,用裝滿易燃物的小船乘風縱火,衝向宋軍。】
【然而宋軍的船上都塗滿了溼溼的泥,每條船上還放置了一根長木抵禦火攻。】
宋朝,岳飛卻不如旁人那般開心,他眉心緊皺。
火攻不成,卻還有另外的法子,只不過等得久些。
所有計程車兵都在船上,若是元軍封鎖海灣,切斷宋軍的補給。
恐怕就撐不了多久了。
【火攻沒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