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宮中便傳出了聖旨,命馮保代替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位。】

【高拱又不是傻子,當然不信,理所當然的提出了質疑,但還是沒能改變什麼。】

【對於李太后來說,自然是把自己人馮保放到掌印太監的位置上,才能更放心。】

【對於張居正來說,他只要抗住壓力,咬死此事,坐實馮保的位置,才有後續發揮的空間。】

武周,武則天來了點興趣,倒是十分欣賞張居正。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文人多清高,瞧不起宦官的大有人在,那高拱就是。

但對於宮中的太后和即將登基的幼帝來說,他們需要一個信任的人坐上司禮監的位置。

朝廷不就是這樣嗎?

聯合盟友,打壓敵人,只要能握在手中所用的牌,管你是哪路人物,照用不誤!

【馮保順利坐上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自然也要對自己的盟友投桃報李。】

【因為隆慶駕崩,高拱在內閣中悲痛大哭,也許說了一些擔憂國家的話語。】

【在部分野史史料的記載中,高拱說的是:“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

【不過其真實性有待考察,但高拱對於幼帝治國的未來有些擔憂應該是真的。】

【但這句話,在馮保這裡就可以解釋為另一種意思了。】

【陛下剛駕崩,你高拱就說這種話,是不是對太子的不信任呢?】

宋朝,蘇軾的雷達響了。

他那個平白遭罪的烏臺詩案,不就是這麼來的嗎?

一句話如何解讀,全看那些政敵怎麼編排,這就是語言的藝術啊!

更別說,高拱如果真的說了這個話,都不用人編排,稍加引導上位者很難不疑心好嗎?

蘇軾:這朝廷,還是太難混了!

【馮保向李太后和太子彙報的時候,稍微加了一點修飾詞,就完全不一樣了。】

【《明史》中記載:“保譖於後妃曰:‘拱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一個斥字用得妙啊!】

【高拱的悲痛擔憂,瞬間變成了不滿懷疑,李太后和太子能不害怕嗎?】

【再加上高拱想要把司禮監手中的批紅權收回內閣,算是徹底得罪了司禮監。】

高拱怒氣衝衝:馮保陰險小人,陛下年幼如何辨別對錯?

我這個內閣首輔自然要多做參謀!

【而且這種集權的舉動,無疑是加深了李太后和太子的猜疑。】

【批紅票擬,你高拱想一個人都佔了,難道是想謀反不成?】

【太子又年幼,這種舉動是想徹底架空他們母子嗎?】

【一番操作下來,高拱終於成功的把自己送走了。】

【隆慶五月去世,高拱六月就被勒令辭官回鄉了。】

張居正(深藏功與名):高階的權力鬥爭,往往只需要一點小操作。

請叫我微操大師!

高拱: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我看你們兩是狼狽為奸,又做師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

【而在這一年,張居正終於如願以償的除掉了自己的敵人,走到了權力的中心。】

【他又能否肩負起眾人的期望,實現自己年少時許下的諾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