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放棄(第1/2頁)
章節報錯
“傳校尉閻鶴山軍令,趙隊正接令!”
在與陳麟分別後,趙瀾帶領的這一什人馬被真正的什長,也就是李力直接交接到了預備營。
進入預備營,趙瀾等十人屁股還沒坐熱,傳令兵就已經帶來了預備營校尉的軍令。
這裡的“校尉”,可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實打實的軍中官職,負責統管預備營的日常訓練與新兵分配。
這裡,咱們來介紹一下背景。
大唐各折衝府,分為上中下三等,上折衝府人數最多,有兩三萬人之眾,一般都是長安周邊的折衝府才有這般規模,目的是為了警戒京畿,拱衛皇帝。
下折衝府數目最多,但人數最少,一般只有五千人左右,一般都在遠離長安的位置,主要是為了守護邊疆,控制要衝,撫境安民。
中折衝府居於兩者之間,人數一般有一萬人左右,離長安不遠,主要是為了能夠迅速響應皇帝詔令,以及在邊關告急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出動。
巴州折衝府作為中折衝府,距離長安又近,人數比起一般的中折衝府來說,要多一些,人數在一萬五千左右。
預備營在中折衝府中的作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新兵一旦進入預備營,通常很快就會被分配到各個戰營、兵驛或是成為守城士卒。這裡的分配原則簡單而直接:上上等的新兵會被送往精銳營,上等的新兵進入戰營,中等的新兵則分配到兵驛,而下等的新兵則只能負責守城。
這樣的分配機制,讓軍隊內部形成了鮮明的實力導向,能者上,弱者下,毫無情面可言。
預備營就是這麼一個神奇的地方,新卒來了,立馬參與訓練,訓練完成以後,又立馬被派遣到各個地方。
所以,在趙瀾這一什人到了之後,傳令兵馬上就帶來了預備營校尉閻鶴山的命令。
“校尉有令,命折衝隊正趙瀾,即刻挑選隊伍中武力出眾之士,至校尉軍帳報道,以備參加精銳營之考核。未被擇中者中,若有自認實力尚可,不甘人後者,亦可自行前往,以展所長。”
聽到這道軍令,趙瀾心中已然猜到了幾分。
閻鶴山校尉此舉,顯然是準備讓他從隊伍中挑選出精兵強將,去參加那競爭激烈的精銳營考核。這不僅是對他們實力的檢驗,更是對他們能否在軍營中脫穎而出的關鍵考驗。
“趙瀾接令!”
趙瀾恭敬地接過傳令兵手中的令牌,眼神堅定,轉身看向自己身後的九位新卒。
李大虎和李二熊兩人對視一眼,毫不猶豫地爭相出列,這兩人虎背熊腰,氣勢洶洶,齊聲高喊道:“某願往!”
趙瀾看著這兩人一臉虎樣,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擔憂。他深知軍營中規矩森嚴,容不得半點馬虎,便語重心長地強調道:“軍中不比別處,不可打鬧,不可玩笑,你們二人可認為自己已有足夠的實力與準備?”
“是!”李大虎和李二熊齊聲回答,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趙瀾又將目光轉向其餘七人,緩緩問道:“你們七人之中,可有願意一同前往者?須知此去意味著挑戰與機遇並存,能否進入精銳營,全看各位本事了。”
這七人聞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紛紛將目光投向身材魁梧的李大虎和李二熊,面露猶豫之色。他們早知趙瀾和李家兄弟的實力,心中雖然有些羨慕,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清醒認知。
在軍營中,實力決定一切。
沒有足夠的實力,任何抱怨和掙扎都是徒勞的。因此,在明知自己實力尚不足以參加精銳營考核的情況下,他們沒有人不識趣地站出來說一句“莫欺少年窮”。畢竟,實力不足,怪不得別人。
見無人回話,傳令兵在一旁好心提醒道:“你七人可想好了?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