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瀾對於李素那略帶責備卻又不失慈愛的話語並未太過介意,畢竟他深知自己這個外來者,能夠在這個名叫杏花村的小村落裡找到歸屬感,得以在瀕死之際被救起並融入這個大家庭,全靠村中人的無私接納與幫助。

這份恩情,他時刻銘記在心,滿懷感激。

見趙瀾神色坦然,沒有絲毫的不滿或自卑,李素臉上的滿意之色更甚。

他輕輕拍了拍趙瀾的手背,語氣中帶著幾分歷史的滄桑感,緩緩說道:“我杏花村之人,追溯根源,乃是三國時期的一支李姓大戶,為躲避連綿戰火,逃難至此,隱姓埋名,以求一方安寧。為防止禍端再起,我們時常派遣村中青壯外出入伍,以武力守護這片土地的平安。”

趙瀾聞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驚訝,他沒想到杏花村竟有著如此深遠的歷史背景。

“歲月流轉,隋朝興盛時,我們歸順隋朝;唐朝崛起後,我們又歸於唐朝麾下,總算是度過了一段相對安穩的日子。”

李素輕啜一口茶水,目光深邃,“但如今,天下局勢又起波瀾,秘境頻現,資源豐富,卻盡落大唐之手,你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趙瀾思索片刻,試探性地問道:“是否意味著周邊各國將虎視眈眈,蠢蠢欲動?”

“正是如此。”李素讚許地點點頭,“北有回鶻,或稱突厥,南有南詔及諸多羈縻州,東有新羅、倭國,西有吐蕃,若大唐一家獨大,他們定會心生不安,蠢蠢欲動。”

說到這裡,李素不禁嘆了口氣:“即便大唐皇帝無意對外擴張,恐怕也難以阻止禍亂四起。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歷史之鐵律。”

趙瀾聞言,心中沉甸甸的,他問道:“那依族老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李素咳嗽了一聲,語氣變得直接而堅定:“我看你小子,是個難得的良才,若是從軍入伍,日後定能成為一員大將。若是你需要親軍,我杏花村二百青壯皆可為你所用。”

這話一出,趙瀾心中震驚不已,他沒想到李素竟然願意將整個村子的命運都交到自己手中。

“您這番話,讓我受寵若驚。”趙瀾鄭重其事地跪在李素面前,語氣中帶著幾分惶恐,“小子才疏學淺,只怕難以擔此重任。”

李素見狀,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與期待,他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此番離去,無論成敗,皆需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既不可有害人之心,也不可無防人之意。村中人自你三人離去後,定會勤勉操練,只待你一聲令下,便隨時可為你助陣。”

“族老,您真的不介意我並非族中之人嗎?”趙瀾鼓起勇氣,問出了心中最大的疑惑。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前世看得小說和電視不少,趙瀾也預設了古代的嫡嫡道道,這讓他在面對村中長輩時,總有一絲難以言說的忐忑。

李素聞言,微微一笑,反問道:“姓什麼,真的那麼重要嗎?在我看來,一個人的品行與能力,遠比他的出身和姓氏來得重要。你這些年為村子做的貢獻,大家都有目共睹。你醫術高明,救死扶傷,又樂於助人,對孩子們更是關愛有加。”

“這樣的你,難道還不足以成為我們杏花村的一份子嗎?”

李素的反問讓趙瀾有些愣神,他原本以為,在這個重視血脈和姓氏的古代社會,自己作為一個外來者,很難得到真正的認可和接納。

但沒想到,李素竟然如此看重他的品行和能力,這讓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同時也感到一絲愧疚,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如今村中之人,李啟一家三子,除了老三還算有些潛力,阿虎阿熊雖然憨直,但缺乏智謀。餘下村中的年輕人,哪個不是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素繼續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自豪和欣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