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老少,作戰時如有畏敵者立即斬首,犯小過也要遭受鞭打,流血滿地。竇軌曾因其外甥夜間出門未及時返回,將其斬首示眾。竇軌性情喜好殺戮,在任益州道行臺左僕射期間,有一次突然派一名家僕到官府廚房去取飲用的漿水,後因改悔要將其處死,家僕大喊冤枉,監刑官因猶豫未斬,竇軌怒將其一併斬殺。竇軌的嚴酷治軍方式導致了許多負面評價,如被描述為“殺人魔王”,這一事件最終被朝廷所知,竇軌因此被召入朝,並受到唐高祖的嚴厲斥責。

在玄武門之變後,竇軌因誣陷韋雲起為太子黨羽並將其殺害,他的行為引起了李淵的怒火,將其關入大牢。

他的死亡在唐朝志怪小說《冥報記》中被描述的比較悽慘。說是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二年的冬天,竇軌在洛州患病,突發高燒並胡言亂語,聲稱有人送來了瓜,然而身邊的侍從卻回應並無瓜。竇軌聽後驚恐萬分,聲稱自己看到的是一顆顆人頭,是來索命的。緊接著,他急切地嚷嚷著要去見被自己害死的韋尚書,話音剛落,便一命嗚呼。

當然,以上描述是作者唐臨(唐初的名臣、法官、文學家)以竇軌為作惡之人,在故事中讓其不得好死,不讓其善終,以博得讀者共鳴而採用的的虛幻寫法。

《冥報記》成書於唐高宗永徽年間(650年-655年),是唐代最早的志怪小說集之一。此書在中國長期亡佚,但在日本高山寺藏有唐鈔卷子本,後由楊守敬輯錄佚文,分為六卷。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觀看,此書中可以窺見唐代社會對於佛教因果報應觀念的接受程度,以及佛教文化對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

公元617年9月18日,李淵在穩固好後方基地後,開始釋出下一步行動指令。他一方面派遣進駐永豐倉的李建成帶領劉文靜、王長諧等數萬人馬,繼續駐守潼關方向,再從永豐倉拔出五千精銳,防備河東和東都方向的隋軍。另一方面,李淵派遣二兒子李世民和劉弘基等將領,率領數萬人馬向渭水以北攻擊前進,計劃切斷長安北面外圍支援。這左右兩路軍隊的總目標就是掃清長安外圍,為唐軍包圍長安做出戰略準備。

眼瞅著長安城是保不住了,關中的有識之士、貴族等也開始紛紛向李淵投效。《資治通鑑》中記載,李淵給足了這幫文士老爺們的面子,全都是禮而用之。這群人裡就有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隋冠氏縣長於志寧、安養縣尉顏師古等人。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出身於顯赫的長孫氏家族,與文德皇后同母。他是唐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生平和貢獻對唐朝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亦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宰相、外戚,歷任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等,主持修訂《唐律疏議》。

長孫無忌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幫助李世民成功奪取皇位,後在立儲之爭中,長孫無忌堅定地支援高宗李治,並透過巧妙的政治手段成功地將李治推上了皇位,為後來唐朝的繁榮穩定奠定了基礎。長孫無忌在晚年遭到許敬宗的誣陷,被削去爵位並流放至黔州,最終在流放途中自縊身亡。

于志寧,字仲謐,今陝西高陵人。出身於顯赫的於氏家族,與文德皇后同母,是唐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學者。隋朝授冠氏縣令,李淵自晉陽起兵將入關中時,率眾歸順,後投身秦王李世民麾下,擔任渭北道行軍元帥府記室、天策府從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唐太宗即位後,拜中書侍郎,封黎陽縣公,後升任侍中,加封光祿大夫、燕國公,拜為宰相,監修國史。他著有《于志寧集》四十卷、《諫苑》二十卷,並參與修撰《律疏》《大唐儀禮》《周易正義》《留本司行格》等,對唐朝文化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于志寧在唐高宗時期因未明確表態支援廢后之事,被貶為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