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鄧暠、羅藝歸明主,竇建德勢力擴張遭遏制(第2/4頁)
章節報錯
,長安城又得另一個喜訊。
皇宮內,唐高祖李淵正與群臣商議國事。突然,內侍匆匆入殿,跪地稟報道:“陛下,隋將羅藝遣使上表,願率漁陽、上谷等郡歸順我朝!”
李淵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撫掌笑道:“羅藝乃隋朝名將,若能歸順,實乃我大唐之幸!”
羅藝出生不詳,卒於627年,字子延,是隋末唐初的一位重要將領,出生於京兆郡雲陽縣(今陝西三原西),出身於武將世家,他的父親是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羅藝自幼習練武藝,勇敢善戰,在隋煬帝大業年間因多次立下軍功,官至虎賁郎將,駐守涿郡(即幽州),隋唐涿郡治所設立在薊縣,即現今的北京市西南城區,核心轄區包括現今的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東北部、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部。
在明末清初作家袁于令的小說《隋文遺史》和清初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中,羅藝被描繪為北齊勳爵,不肯臣隋,統兵殺到幽州,結連突厥可汗,隋朝招安後,羅藝率雄兵十萬鎮守幽州。不過,這是小說體裁的藝術加工。正史中真實的羅藝憑藉過人的勇武,在隋末大亂時,奪取了涿郡作為根據地,自稱幽州總管,成為河北地區的一大勢力。
幾日前,窮途末路的宇文化及為穩固自己幾近消亡的實力,在招攬四方豪傑時,曾派使者前往幽州,試圖招降羅藝。
宇文化及的使者趾高氣揚地走進羅藝的府邸,高聲說道:“羅藝,天下已歸我主宇文化及,何不早降,共享富貴?”
羅藝聽後,心中不免覺得好笑,弒君之臣,還有何臉面四處籠絡人心,便冷冷說道:“我乃隋臣,豈能降賊!”
說罷,他拔出佩劍,一劍斬下使者的頭顱,鮮血濺滿廳堂。他轉身對眾將說道:“宇文化及弒君篡位,罪不容誅!我羅藝誓死不與此賊為伍!”
隨後,羅藝下令為隋煬帝發喪,全軍披麻戴孝,哀悼三日。他站在靈堂前,望著煬帝的靈位,心中悲憤交加:“陛下,臣雖無力迴天,但絕不會與弒君賊子為伍!”
不久,竇建德和高開道也分別派使者前來招降羅藝。竇建德的使者恭敬地說道:“羅將軍,我主竇建德仁義愛民,天下豪傑紛紛歸附。將軍若能加入,必得重用。”
高開道的使者也爭著說道:“我主高開道雄才大略,正需將軍這般人才共謀大業。”
羅藝冷笑一聲,拍案而起:“竇建德、高開道,不過是草寇而已!我羅藝豈能與賊寇為伍?”
他轉身對眾將說道:“我聽說唐公李淵已平定關中,人心所向。他才是我的真正的明君,我必將歸順於他。誰敢勸阻,立斬不赦!”
眾將聞言,紛紛抱拳應道:“願隨將軍,共投明主!”
恰在此時,撫慰大使張道源奉唐朝朝廷之命前來安撫山東地區,途經幽州。羅藝得知後,親自出城迎接。兩人相見,羅藝直言不諱地說道:“張大人,我已決心率幽州之地歸順唐朝,不知可否代為引薦?”
張道源笑道:“羅將軍深明大義,實乃天下蒼生之福!我定當稟明陛下,為將軍請功。”
羅藝心中大定,當即上表歸降,與自己佔據的漁陽、上谷等郡一同歸順唐朝。
訊息傳到長安,李淵大喜,下詔任命羅藝繼續為幽州總管,封為燕王,賜姓“李”,並賜以金銀綢緞,以示嘉獎。
羅藝成為唐朝朝廷命官,他站在幽州城樓上,望著遠方的山川,心中感慨萬千。
他轉身對身旁的副將薛萬均說道:“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唯有唐公李淵,方能平定四海,還百姓以太平。”
副將薛萬均點頭應道:“將軍高瞻遠矚,我等願誓死追隨!”
此時,幽州的百姓得知羅藝歸順唐朝,紛紛歡呼雀躍。紛紛激動地稱讚道:“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