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從晉陽到龍門,李淵為了“小目標”開啟了改寫歷史的大門(第2/5頁)
章節報錯
龍門之地雖險,卻也是可乘之機。我軍若直接從龍門直濟黃河,此乃出其不意之舉。”
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指蘸了蘸茶水,在桌上簡單地畫出地形,“到了對岸,便是永豐倉。那永豐倉乃是糧食儲備的關鍵之地,囤積著大量的糧草。我軍一旦佔據,糧草無憂。此時再傳檄遠近,關中各地的隋朝守軍知曉我軍兵鋒所指且糧草充足,必定人心惶惶。他們或為保命,或為順應大勢,紛紛歸降於主公,那關中之地,不戰而可坐取啊。”
薛大鼎的建議從戰略意義上來說,是極為大膽且富有前瞻性的。他跳出了常規的軍事部署思維,沒有將眼光侷限於一塊一塊地攻城略地。河東雖重要,但在他的計劃裡卻成為了一個可以繞過的障礙。透過直取糧食儲備地永豐倉,從根本上瓦解關中守軍的抵抗意志,這等於在敵人的陣營內部製造了一場無形的“糧荒恐慌”,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成果。而直接釋出檄文的做法更是基於對隋軍人心向背的把握,在軍事威懾的同時輔以政治宣傳,欲速戰速決地開啟通往關中的大門。
李淵聽後,微微眯起眼睛,沉思良久。他的心中權衡著利弊,覺得薛大鼎的話確有幾分道理。攻打河東確實是啃硬骨頭,自己雖有一定兵力,但也不想過多損耗在堅城之下。從龍門渡河雖說有風險,但以奇制勝或許可一舉奠定勝局。他心中暗暗盤算,臉上露出猶豫之色。
然而,聽聞薛大鼎的建議,諸位將領卻不這麼想。一位將領站出來說道:“大將軍,河東乃是有用之棋。攻下河東,既能擴充我們的地盤,又能斷了敵方可能從側翼攻擊我們的念想。若舍河東而直取關中,恐怕後患無窮。”
其他將領紛紛附和,七嘴八舌地表達著攻打河東的決心。
李淵看著眾將,心中明白他們考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嘆了口氣,對薛大鼎說:“薛先生,你所言之事,本王亦知其中妙處。但諸位將領之意也是為全域性考慮,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雖然未能採納薛大鼎的建議,但李淵深知他有非凡的謀略。於是說道:“先生一片忠心,提出的策略亦是高瞻遠矚。本將雖不能當下從之,但也不能埋沒先生之才。”
說完,便任命薛大鼎為大將軍府察非掾,負責監察百官是否有過錯、糾舉不法行為、維護法紀、利用其對官員行為的瞭解,為大將軍提供決策參考等工作。
這時,任瑰求見,李淵立即召他進來。任瑰拜過李淵後,提出了他的建議。
任瑰,字瑋,是隋唐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任瑰自幼失去父親,由伯父任忠撫養成人。他19歲時被朝廷徵召,出任靈溪縣(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縣令,後遷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司馬。
李淵起兵時,任瑰被任命為河東縣戶曹,併成為李建成的老師。他的戰略規劃能力為李淵提供了重要支援。
河東縣(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位於黃河以東,是河東郡的一部分。河東郡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呂梁山與臨汾市接壤,東聳峙中條山和晉城市毗鄰,西、南與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隔黃河相望。這一地區地形以運城盆地、臨汾盆地為核心,加上相鄰的呂梁山脈(南段)、中條山脈和太嶽山脈的山區地帶構成,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河東郡在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要事件,如秦朝平定河西后佔領河東,鞏固了政權,為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漢代鄧禹平定河東,為東漢政權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東漢末年,漢獻帝避難夏縣禹王城。唐朝時期,河東設河東道,作為京都長安重要的屏障,特別是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河東的收復對於唐朝具有重要意義。
戶曹是地方官府中負責戶籍管理和人口統計的部門。其職責不僅包括戶籍管理,還涉及祭祀、農桑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