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保障;又任命徐師譽為尚書右丞,這是朝廷中樞的重要官職,肩負著協助尚書令處理政務的責任。

任命完畢後,皇泰主為了顯示對李儉等使臣的熱情與重視,特命人以華麗的車馬引領侍從,恭送李儉等人。街道兩旁,士兵們手持刀槍,整齊地排列,儀仗整齊劃一。同時,安排了鐃鈸吹奏作樂,那歡快的樂聲奏響在空中,迴盪在大街小巷,人們紛紛出門觀望這一盛大的場面。

李儉等人乘坐的馬車緩緩前行,在隊伍的護送下被送至專門的官署之中。皇泰主又命人贈予李儉等人玉帛、美酒與精心準備的飯菜。玉帛質地精美,色澤鮮豔,是珍貴無比的禮品;美酒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那是精心釀造的上等佳釀;飯菜則是宮廷御廚根據各種珍饈食材精心烹製而成,色香味俱全。

李儉等人返回之時,只見街頭彩旗飄揚,人們身著色彩鮮豔的服飾,臉上洋溢著熱情而又莊重的神情。眾人有的打著節拍,有的輕聲吟唱著豪邁的送行曲,現場氣氛熱烈非凡,那場面用“雛戀翻,又士免翻”來形容,可謂熱鬧而不失莊嚴。

隨後,皇泰主下旨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等一系列尊號。

太尉,乃三公之一,地位尊崇無比,掌握著朝廷的軍事大權;尚書令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政務,是文官之首;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則是讓李密負責東南地區的軍事調動和作戰指揮;魏國公這一爵位,更是象徵著李密將獲得無上的尊榮與尊貴地位。

與此同時,皇泰主將任命詔書交於李儉,讓等李儉帶話回去,等李密把宇文化及的叛軍掃平了,就讓他入朝輔政。

此外,皇泰主為了充分彰顯對李密毫無保留的完全信任,在諸多舉措中,特別對徐世績予以了舉足輕重的任用。徐世績乃當世名將,其英勇善戰之名遠揚,且足智多謀,於各種軍事較量之中皆能展現出非凡的智慧與果敢。皇泰主將其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這一任命堪稱精心謀劃之舉,旨在極大程度地加強朝廷的軍事力量,使其成為扞衛東都洛陽、抵禦外敵的重要支柱。

不僅如此,皇泰主還親自下詔,對李密予以高度讚譽。詔書中滿是傾溢的誇讚和美言,字裡行間皆傳遞著對李密的深切認可與器重。

詔書中有一句頗為關鍵的讚譽之詞:“其用兵機略,一稟魏公節度”。這句話極具分量,它充分體現了東都洛陽政權對李密在軍事方面權威地位的認可和肯定。這清晰地表明,李密所採取的軍事行動策略以及每一項重大決策,都受到了東都朝廷的充分尊重與高度依賴。

透過這樣的詔書安排,旨在提高李密在軍隊之中不可撼動的高威望,使他在將士們心中更添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同時,藉此在朝廷中彰顯李密極高的地位,令其光芒閃耀。無論這詔書內容用情究竟是真還是假,在現實的權力博弈與利益考量之中,此事直接詮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從古至今,只要各方之間存在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哪怕此前是生死相搏的敵人,也能夠在利益的天平下,轉變為攜手合作的朋友。

然而,皇泰主楊侗這一番對李密極盡恭維、頗為優厚的安排,卻引起了一個人物的強烈不滿。此人正是當時在朝中風頭正勁、野心勃勃的王世充。

彼時,皇泰主楊侗為了緩和局勢、藉助各方勢力達成平衡,對李密採取了一系列看似示好與拉攏的舉措。不僅對李密許下諸多承諾,更是賜予他一系列榮耀封號,旨在以這種方式籠絡李密,讓其為東都洛陽的穩定效力。

可這樣的安排,卻刺痛了王世充的神經。王世充本就對東都的實際權柄有著強烈的野心,一直妄圖獨攬大權。他深知李密若因這些優厚待遇而心向楊侗朝廷,必然會成為自己爭奪權勢的一大阻礙。

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在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