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如此,豈能抗拒?我渴望藉助古代聖人的智慧,以誅滅四凶(指的是被舜帝流放的四個凶神,此時意指宇文化及等叛亂者)。幸運的是,我遇到了變革和新政的恩惠,得以提前擔起三恪的重任。我立志要為皇祖洗清冤屈和恥辱,身為孝孫,堅守祭祀之責。早晨得知了學識和真理,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毫無遺憾。如今,我依照往昔的慣例,退居到舊時的府邸,諸位官員也要各自繼續履職。改換門庭,侍奉唐朝,應當依照以前的典章制度,儘快為我上尊號。這就好比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內心既感慨萬千又深感欣慰。我將此事交付給真正的英雄,讓他剷除那些奸惡逆賊。眾多計程車人,定能明晰我的心志!”

據歷史學家深入剖析,楊侑那份禪位詔書,極有可能是出自李淵的秘書溫大雅等人之手。當時的楊侑年僅十四歲,從史實角度及文筆風格來審視,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他之手。詔書裡提及楊廣遭奸臣宇文化及毒手,楊侑繼位後心懷復仇之志,奈何力量匱乏。詔書對李淵的英明神武大加讚賞,期望他能替楊侑完成復仇大業,並引領國家邁向復興之路。

楊侑在詔書中坦言自己無力繼續擔此重任,誠邀李淵接掌江山,為隋煬帝雪恨。整個詔書邏輯嚴謹,條理分明,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詔書明確表明楊侑難以掌控全域性,自願禪讓,並敦促諸位大臣不得有異議,務必恪盡職守,積極配合新政權和新君主的工作。尤其是詔書末尾強調的禪讓初衷——為隋煬帝報仇,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此一來,誰還敢阻撓唐王李淵登上皇位?任何敢於阻擋或提出異議之人,都將被視為大逆不道。

楊侑的禪讓詔書是李淵建立唐朝的重要鋪墊,也是他塑造自己合法性的手段之一,這份詔書的頒佈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禪讓制度的典型案例,對後世的政治和權力交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依據《資治通鑑》與《舊唐書》的記載,代王楊侑派遣了刑部尚書兼太保蕭造以及司農少卿兼太尉裴之隱,攜帶皇帝玉璽親赴唐王府,鄭重地宣讀了禪位詔書。李淵在接到禪位詔書之初,表現出推讓之態,似乎不願接受。然而,在經過一番謙遜推辭之後,他最終才接受了這一安排。

《資治通鑑》卷一八五《唐紀一》記,武德元年(618)五月,甲子(二十日),唐王即皇帝位於太極殿,遣刑部尚書蕭造告天於南郊,大赦,改元。

《舊唐書》中詳細記載了李淵接受隋恭帝禪讓的過程。在當天辰時(早上7點到9點),李淵首先派遣蕭造前往南郊進行祭告儀式,隨後正式即位。

當時已五十有二的李淵,眉宇間已顯露出歲月的痕跡,眉毛和鬍子略帶銀絲。依據相士的推斷,本朝屬土德,因此李淵選擇黃色作為尊貴的服色。他頭戴黃金冕,身披黃龍袍,在侍衛的簇擁下莊重地登上皇位。

宗室貴戚及大臣們依序進入大殿,分列兩側,紛紛跪拜朝賀,齊聲三呼萬歲。李淵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唐高祖。登基之後,他立即頒佈詔書,將義寧二年改為唐武德元年,並宣佈大赦天下,所有官吏各晉升爵位一級。對於義軍曾經經過的地區,免除三年的賦稅和徭役,並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撤郡設州,將太守改稱為刺史。

退朝之後,李淵又設宴款待百官,並根據他們的功勞大小,賞賜金銀財寶。

第二日,李淵進行了一系列封賞。他任命李世民為尚書令,侄子李瑗出任刑部侍郎,裴寂擔任右僕射,劉文靜為納言,蕭瑀和竇威則分別被任命為內史令。此外,李綱被授予禮部尚書之職,竇璡成為戶部尚書,屈突通擔任兵部尚書,而獨孤懷恩則出任工部尚書。殷開山等有功將士也獲得了相應的官職封賞。

在政治制度方面,李淵廢除了隋朝的律令,頒佈了新的法律體系。同時,他在都城興建了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四親廟,以表達對先輩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