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橋可以利用船隻或者其他漂浮物連線起來,形成臨時的通道,讓士兵、馬匹和攻城器械能夠順利透過黃河。

對於王世充的大軍來說,由於人數眾多,使用船隻逐次渡河效率低下且容易受到水流和敵軍攻擊,浮橋則可以一次性讓更多的部隊快速到達北岸作戰。

在古代戰爭中,能夠架設浮橋也是一種向敵軍展示己方決心和技術能力的方式。這有助於穩定己方軍心,讓士兵們相信他們有能力突破黃河天險去攻打敵人,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威懾李密的軍隊。

於是,王世充召集眾將領來到軍帳,他對著手下將領們說道:“諸位,我們現在要渡洛水進攻李密。你們各軍組織兵力建造浮橋,誰的橋先建成,誰就率先進攻李密,這樣必能打李密個措手不及。”

眾將領領命而去。

隋軍士兵們當日便開始連夜建造浮橋。人多果真力量大,數萬士兵很快開始忙碌起來,砍伐樹木、打造部件、拼接橋板,喊叫聲、敲打聲交織在一起。洛水之上,一艘艘簡易卻堅固的浮橋逐漸成型。

隋將虎賁郎將王辯負責建造的一座浮橋率先完工。他興奮地對身旁計程車兵喊道:“兄弟們,我們的橋已建好,如今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隨我衝啊!”

說罷,他一馬當先地踏上浮橋,率領士兵們向李密的營地衝去。

當王辯的軍隊衝到李密的外柵(軍營周圍的木柵欄,作為防禦工事)後,很快就突破了外柵。此時,李密的營中一片驚惶。李密計程車兵們原本以為王世充的軍隊會按部就班地進攻,沒想到這麼快就突破了外層的防禦,瓦崗軍外城計程車兵們的臉上都帶著驚恐之色,慌忙準備應戰,彷彿一場風暴即將席捲整個營地,眼看就要潰敗。

然而,此時的王世充卻並不知曉前軍的真實情況。他在後面的營帳裡等待著各路軍隊的全面進軍訊號,他已經忘記了自己前面提出的“誰先架好浮橋,誰先行進攻”的命令。

此刻當他覺察到有些軍隊已經開始行動之後,便下令鳴角收眾,準備集結之後,再組織進攻。

那號角聲在戰場上回蕩,士兵們聽到收兵號角聲,開始向回撤退,想要按照指令集結。

李密在城牆上看到王世充計程車兵突然開始後撤,心中一動,他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反擊機會。他對身邊的瓦崗軍將領命令道道:“王世充這是要退兵,此時不擊,更待何時。傳我命令,挑選所有的敢死士,跟我衝上去,今天一定要把王世充打得落花流水。”

李密挑選的數千敢死士們個個視死如歸,他們迅速集結在李密的身邊。李密目光堅定地對他們說:“兄弟們,我們現在面臨的不是一個勝利的機會,而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時刻。今天我們如果能消滅王世充,拿下東都洛陽就如探囊取物,隨我衝啊!”

李密率領著敢死士們如離弦之箭,朝著王世充的軍隊衝了過去。王世充計程車兵們正在後撤,突然遭遇這樣的攻擊,頓時亂了陣腳。他們慌不擇路地朝著浮橋方向奔逃。

浮橋上頓時擁擠不堪,士兵們推搡著、呼喊著想要過橋。可是浮橋的承載能力有限,很多人在擁擠中被推下橋,掉進冰冷的洛水中。那洛水彷彿一個張開血盆大口的巨獸,無情地吞噬著每一個落水者。僅僅在這一場混亂之中,爭橋溺死計程車兵就達萬餘人。

王辯也在混亂中被李密的軍隊包圍,最終壯烈戰死。王世充的軍隊全面潰敗,他自己僅帶著少數親信狼狽逃竄。他心中滿是恐懼和懊悔,只能率領殘兵敗將再次逃往河陽。

有史料記載,當天夜裡,原本平靜的天空突然變得狂風大作,豆大的雨點夾雜著冰冷的雪粒傾瀉而下。士兵們剛剛經歷了大戰,身體本就疲憊不堪,此時又被這惡劣的天氣侵襲。他們在涉水渡過一些小的溪流或者泥濘的道路時,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