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唐王李淵捷報頻傳,林士弘疑心生禍被蕭銑竊取豫章(第2/4頁)
章節報錯
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巴蜀地區充足的糧食儲備幫助李唐度過了開國時期的糧食緊缺難關,併成為隴右、河西地區軍費的重要來源,不僅是唐王李淵平定南方和經營西南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基地,而且對唐朝的統一大業和西南邊疆的穩定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我們後文將詳細進行講述。
就在歷史的腳步將要邁過公元617年這個多災多難之年時,李淵又接到探馬來報,稱農民起義軍張善安率眾襲擊併成功攻陷廬江郡。
廬江郡的主要部分大致對應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以及周邊的銅陵市、池州市等地區。遺憾的是,由於歷史資料的缺失,關於隋朝廬江郡下轄的具體郡縣資訊難以確切考證。但根據歷史資料,可以確定的是,廬江郡在歷史上曾經下轄過舒縣、皖縣等多個縣份。
廬江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地處長江與淮河之間,巢湖之濱,東臨巢湖市和無為縣,南接樅陽縣和桐城市,西連舒城縣,北依肥西縣。廬江縣歷史悠久,早在秦朝時期就已設立廬江郡,治所設在合肥。漢代時,廬江郡治所遷至舒縣(今廬江縣西南)。隋朝時期,廢廬江郡,改設廬江縣,隸屬於廬州。唐朝時期,廬江縣曾一度被撤銷,後於宋朝恢復。元朝時期,廬江縣屬廬州路。明清時期,廬江縣一直隸屬於廬州府。
2011年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廬江縣旅遊資源豐富,是華東地區旅遊大縣。主要景點包括周瑜墓、廬江奎星樓、武壯公祠、湯池溫泉度假區、百花寨省級森林公園、冶父山等。
廬江縣文化底蘊深厚,人傑地靈。著名的歷史人物包括三國名將周瑜、甲午海戰中自殺殉國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名將孫立人等。廬江縣還是西漢學者文翁的故里,文翁在廬江縣推行文治,對後世影響深遠。此外,廬江縣還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廬劇、黃梅戲等。
很值得對歷史遺蹟和文化感興趣的讀友們前去體驗和感受。
公元617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張善安襲擊並攻陷廬江郡。
張善安是兗州方輿(今山東濟寧附近)人,十七歲時,張善安亡命為盜,轉掠淮南,後加入起義軍。張善安之後又奪取豫章郡,之後看到唐朝發展壯大,不得以以虔、吉等五州投降唐朝,被唐朝朝廷任命為洪州總管。武德六年(623年),張善安反叛唐朝,與輔公祏聯合,後被唐朝擊敗並處死。
張善安成功攻陷廬江郡後,考慮到自己勢單力薄,便順勢渡過贛江,前往東北方向的豫章意圖歸附林士弘。
贛江是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江西省最大河流。贛江發源於贛閩交界武夷山脈的贛源岱嶗峰西側。自南向北流經贛州市、吉安市、宜春市、南昌市,在南昌縣三江口注入鄱陽湖。贛江在南昌穿城而過,為南昌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同時也塑造了南昌獨特的江景。
隋朝時豫章郡在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一帶,治所設在南昌縣,轄18縣,包括南昌、廬陵、彭澤等,轄區與今江西省境基本一致。
雖然廬江縣不直接與南昌市接壤,但兩者之間透過贛江相連,贛江的流向和內容對了解兩地間的地理、歷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豫章郡,設立洪州總管府,府治仍在南昌。隋煬帝大業初年,洪州又改為豫章郡,但很快又改為洪州,以豫章縣為郡治(相當於市政府所在地)。
豫章郡是農民起義軍領袖林士弘勢力範圍。
林士弘出生於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以豪邁爽直、武藝超群且富有謀略著稱。大業十二年(616年),他隨同鄉操師乞率眾起義,任大將軍,攻佔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在操師乞戰死後,林士弘繼領其眾,大敗隋軍於鄱陽湖,殺隋將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