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顯得多少有些自不量力。

後來隋朝又對吐谷渾打了幾場小勝仗。那麼步薩缽汗的結局如何呢?經考證,其並未死於楊廣之手,在隋軍的追擊下,步薩缽汗最終逃至党項苟且活著(党項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唐朝時,集中在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大唐王朝建立後,其仍舊“賊性不改”,究竟其是如何自取滅亡的,我們後文再講。

趕跑吐谷渾後,吐谷渾汗國的大部分領土被隋朝吞併,隋煬帝楊廣在張掖接見西域二十七國使者和國王,舉辦了一場國際貿易盛會,並在吐谷渾故地設定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以加強對此地的控制。

此次隋煬帝楊廣的西巡鞏固了隋朝對河西走廊及西域的控制,向不懷好意、偷摸窺探的戊邊小國秀了一下肌肉,展示了一下隋朝的強大與開放,同時,這也為後來唐王朝的繁榮盛世夯實了軍事和政治基礎。

但是,楊廣在瘋狂展示自己伐功矜能、舉世無雙之時,卻忽略了廣大人民的感受,逐漸走上了脫離人民群眾的道路。據史料記載,興建洛陽城之時,大型建築工程徵用的工匠民夫就多達兩百萬人,過度徵發民力,導致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日漸激化。

而且,隋煬帝楊廣西巡之時,率領十萬大軍從長安出發,經過數月跋涉,穿越祁連山,抵達張掖。途中還遭遇了極端天氣,士兵和官員損失慘重,甚至隋煬帝的姐姐也在途中因病去世。

楊廣西巡人員眾多,再加上其自身的享樂主義,所到之處,那是民窮財盡,怨聲載道,此時隋煬帝的統治基礎已經開始出現動搖的苗頭。他雖然有著宏大的治國抱負,試圖效仿秦始皇和漢武帝,然而,其未能汲取“苛政猛於虎”的前車之鑑,仍舊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橫徵暴斂,這些舉動致使民眾生活苦不堪言,全國各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

如此一來,他非但未能如願以償,反而弄巧成拙,落了個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可笑下場,進而引出了朝廷近臣的叛亂。

是誰人之叛亂,我們且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