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淵寵臣之舉,是唐朝發展的“催化劑”還是“絆腳石”?(第2/5頁)
章節報錯
史令,他將負責管理朝廷的文書和檔案,確保政務的順利進行。 唐朝的內史令,是隋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後的官職,唐沿隋制,仍設內史,後改為中書令,為正三品,執掌中書省,即宰相。
在唐朝,內史令(後改為中書令)是實際的宰相,掌握著國家的核心權力。儘管在唐朝後期,中書令逐漸成為虛銜,但在唐朝前期和中期,它代表著極高的政治地位和權力,內史令作為唐朝初期的重要官職,不僅負責起草詔書,還參與國家政務的決策,是皇帝的重要顧問和助手。
李綱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同時參掌選事,他將負責選拔和任用官員,為國家選拔優秀的人才。李綱(547年-631年),字文紀,是隋唐時期的名臣,他的一生經歷了北周、隋朝、唐朝三個時代,輔佐了三位太子,唐朝時先後輔佐太子李建成和李承乾。因其直言敢諫和忠君愛國而著稱。
殷開山被任命為吏部侍郎,他將負責官員的考核和任免,確保官員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殷開山是唐朝開國功臣、名將,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軍功和政績著稱。
在《西遊記》中,殷開山被塑造成唐僧的外祖父,宰相,這一形象與歷史形象存在較大差異。《西遊記》中的殷開山為唐僧的母親殷溫嬌的父親,而歷史上殷開山並未擔任過宰相。
趙慈景擔任兵部侍郎,他將負責軍事事務,保衛國家的安全。
在隋朝末年,趙慈景因不願拋棄年邁的母親而被捕,後在唐朝建立後被釋放。趙慈景因容貌俊美,被唐高祖李淵看中,將女兒長廣公主嫁給了他,後被任命為開化郡公。在攻打蒲州的戰爭中,他被俘後因忠貞不屈而被殺死。
韋義節擔任禮部侍郎,他將負責禮儀和文化事務,傳承和弘揚唐朝的文化傳統。
主簿陳叔達和博陵崔民幹兩人並任黃門侍郎,他們主要負責傳達皇帝的命令、處理政務文書以及協助皇帝處理日常事務。參與審批和附署對門下省的日常管理以及對詔令和章節的批駁。
陳叔達(572年—635年),字子聰,吳興長城(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是唐朝時期的宰相,也是陳宣帝陳頊的第十七子,陳後主陳叔寶的異母弟。他的一生經歷了從陳朝皇室成員到唐朝高官的轉變,不僅在政治上有著顯著的成就,還在文學和書法方面有著一定的貢獻。
崔民幹又名崔幹,字道貞,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於博陵崔氏第二房。他是隋唐時期的一位大臣,以其在隋末唐初的政治和軍事活動而知名。
唐儉擔任內史侍郎,他將負責管理宮廷的財務和物資,確保宮廷的正常運轉。
錄事參軍裴曦被任命為尚書左丞,他將協助尚書令李世民處理政務。
任命隋朝民部尚書蕭瑀為內史令;禮部尚書竇璡為戶部尚書;蔣公屈突通為兵部尚書;長安令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
朝堂之上,眾臣皆跪伏在地,聆聽著李淵的詔令。被任命者一一出列謝恩,每個人臉上或是欣喜,或是嚴肅莊重。這些官員的任命標誌著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形成。
在眾多重臣之中,李淵對裴寂可謂是恩寵有加、待遇優厚至極,在滿朝文武大臣之裡,無人能夠與之相媲美。高祖李淵所賜予他的財寶和玩樂欣賞之物,簡直數不勝數,多到令人咋舌。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高祖李淵和裴寂兩人當年在晉陽宮搭班子的時候,當時裴寂擔任晉陽宮監,他暗中支援李淵父子。例如,他為李淵提供了大量財力物資等方面的便利條件,使得李淵能夠順利地在晉陽起兵。甚至還安排晉陽宮中的美婦夜晚陪侍李淵入睡,這種經歷使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默契。
不僅如此,唐高祖李淵還特意下令讓尚食奉御每日都要用皇帝專用的膳食來賞賜給裴寂享用。
尚食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