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皇泰帝養虎不成反為患,王世充翻身做主人(第2/4頁)
章節報錯
朝面見皇泰主之時,張設伏兵,將其一舉誅殺,斷無養虎遺患之念。
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元文都忽略了身邊的段達,此人上了年紀,就變成庸懦之輩,膽小怕事。段達聽了元文都等人的計謀後,內心惶惶,深恐事敗自己會受牽連。
於是段達本著“寧可屈己,不可舉事”的念想,暗中安排侄子張志前往王世充府中,將盧楚等人的陰謀和盤托出。
王世充得知元文都等人想要暗殺自己,怒火騰然而起,心想:“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還是先下手為強吧!”
公元618年七月十五日,夜色沉沉,萬籟俱寂。此時三更已過,王世充親率精銳之卒,如虎豹之師般迅猛出擊,攻襲含嘉門(古洛陽城東城城牆南面的城門)。
元文都見突發變故,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急忙入宮迎奉皇泰主楊侗至乾陽殿。入殿後,他匆忙下令宮內士兵佈防,緊閉城門,準備抵抗。
元文都首先命令將軍跋野綱率軍出戰,跋野綱率兵剛出城門,便與王世充的兵卒於城門前列陣相逢。
跋野綱看到王世充兵卒如狼似虎的攻勢,竟未戰而降,臨陣倒戈。
城內費曜、田闍二位將軍,見城門已失守,敵軍如潮水般洶湧而入,毫不退縮,奮勇迎敵。他們在城門處與敵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刀光劍影交錯縱橫,喊殺聲震天動地。然畢竟寡不敵眾,二位將軍雖英勇無畏,卻終未能取勝,無奈退回城中。
元文都見形勢危急,決意親自率領宿衛兵(宿衛兵是指在皇宮中值宿,擔任警衛的人員),欲從玄武門(洛陽宮城的正北門)出擊,襲擊王世充敵軍後方,試圖以此打亂敵人的進攻,扭轉不利之局勢。
可負責掌管鑰匙的長秋監段瑜卻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稱找不到鑰匙,彷彿那鑰匙在瞬間憑空消失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一耽擱,便是許久。
天漸破曉,曙光初現,局勢愈發緊張。元文都心急如焚,又決然率領士兵從宮城東門出戰迎敵。待他們返回乾陽殿時,卻驚見王世充的兵卒如猛虎下山,已攻破東門,長驅直入,大軍於宮中肆行馳騁,一片混亂。
見此情形,兵部尚書、右武衛大將軍皇甫無逸“惶惶如喪家之犬”,顧不得母親和妻子兒女,慌不擇路。他揮舞著手中的大斧,奮力砍開右掖門(右掖門是隋唐洛陽皇城南牆偏西之城門),之後狼狽不堪地一路西逃,奔赴長安投奔了唐朝。
此時的內史令盧楚,仍蜷縮藏匿在太官署(負責供應宮廷膳食的機構)中。然而,他終究未能躲過王世充黨羽的搜捕。
很快,盧楚便被擒獲,隨後被押至興教門(興教門是唐東京洛陽紫微宮南門之一,初名興教門,後改明德門)。王世充見到盧楚,眼中透露出無盡的冷酷與恨意,面露猙獰之色,毫不猶豫地命令手下人對盧楚施以亂刀砍殺。
轉瞬之間,鮮血飛濺,染紅地面,洛陽七貴之一的盧楚就這樣死於非命。
王世充的軍隊並未就此罷休,他們繼續進犯紫微宮。
紫微宮,亦名紫微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是隋唐洛陽城的宮城,也是隋、唐、武周帝國的大朝正宮和國家象徵。它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前後沿用530餘年,相繼成為隋、鄭、唐、武周、燕、後梁、後唐、後晉、北宋九朝的理政之所。
紫微城的建設始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徵調勞工170萬人,僅用60日便建成,是世界上用工數量最多、建造速度最快的皇宮。武則天在位期間,對紫微城進行了大力增修,增建了永珍神宮、通天浮屠等建築,使其達到了空前絕後的高度。
紫微城佔地面積約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宮的6倍,被譽為“萬宮之宮”。它由四重隔城組成,擁有眾多殿堂、臺、館,是唐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