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那是一個遠離農藥汙染、尚未普及電瓶等高科技產品的時代。這時的田野充滿了生機,生態好得不得了。

走在田間,你會看到水田裡成群的小鯽魚在歡快地遊弋,它們金黃金黃的,雖然體型不大,只有五六厘米長,但卻是地地道道的土鯽魚。

唐朝站在水田邊,看著這些,忍不住笑出聲來。這真是好東西啊,看來自己掙錢的第一步,穩了!

別問為啥這個時代田中這些東西這麼多?因為大家都不愛吃這些東西。

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小鯽魚卻往往被用來喂貓的。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

你沒有聽錯!

這些正宗土鯽魚,在那個年代的最大作用就是作為貓食而存在的。就算到了後來二十一世紀了,在農村也沒有多少人想去弄這個東西。

想到這兒,唐朝就想起了前世自己在網上看到的一張圖片,就是在七八十年代,一個在潘陽湖旁邊的窮人,沒飯吃,只能天天吃潘陽湖大閘蟹的新聞。

想想,都真t奢侈呀!

唐朝他仔細估量了一下水田的面積,心中已經有了計劃。隨後,他從揹簍中取出事先準備好的麻柳樹枝葉,輕輕放到田邊的一塊光滑大石頭上。

他拿起鋤頭將這些麻柳樹枝葉搗碎,直到它們變成細小的碎片。接著,唐朝又從田邊挖來一些泥土,均勻地撒在搗碎的枝葉上。

他耐心地攪拌著,直到麻柳樹枝葉的汁液與泥土徹底融合,形成一種黏稠的泥巴。

此時,唐朝便抓起這些泥巴,一邊細緻地揉細均勻,一邊慢慢地撒向田裡。這一系列動作,他做得熟練而自然。

你們也許會好奇問他這是在做什麼?

那當然是在藥魚。

麻柳樹的葉子中蘊含著一種特殊的成分,這種成分具有麻醉作用,能夠麻痺疼痛,達到止疼的效果。不止如此,它還能製作一種天然的魚藥,也能讓水田裡的魚兒、泥鰍、黃鱔魚啥的暫時失去知覺。

這種植物經常被用來捕魚,透過將這種植物的枝葉倒入水中,可以使水中的魚被麻暈,使得捕魚變得更加容易。只是大多數人根本就不知道這種捕魚方式。

唐朝之所以能知道這種方式,還多虧了自己後世:()重生回到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