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道!江淮道!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秋收的日子終於到了。

田野裡,金黃的麥穗隨風搖曳,沉甸甸的穗頭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豐收的喜悅。百姓們站在田埂上,望著這片屬於自己的土地,眼眶溼潤。

麥子熟過幾千回!但完全屬於老百姓的麥子,這卻是頭一回!

村裡的老李頭,年過六旬,一輩子都在為地主種田,卻從未嘗過一口剛收下來的新麥,只能吃發黴發爛的舊糧。遇到光景不好,更是連舊糧都吃不上。

而此刻,這一畝三分地的糧食卻都是他的!只需要交一成的稅就行!他捧著一把金黃的麥穗,淚水順著皺紋縱橫的臉頰滑落,喃喃自語:“這是我們的地,這是我們的糧食啊……”

他的兒子和孫子在一旁忙碌著,臉上洋溢著從未有過的笑容。

“李叔,該開鐮了!”後生們清亮的喊聲驚醒了回憶。東邊天際泛起魚肚白,麥浪在晨風裡翻湧出細碎的金光。

日頭剛爬上樹梢,麥田裡已響起此起彼伏的嚓嚓聲。青壯漢子們赤著上身,鐮刀在陽光下劃出銀亮的弧線。麥茬整整齊齊貼著地皮,倒下的麥稈被女人們用草繩紮成捆。三歲的小丫抱著麥穗在田埂上蹣跚學步,她娘也不阻攔,由著金黃的麥芒蹭得孩子咯咯直笑。

正午最熱的時候,打穀場上新鋪的青石板曬得發燙,後生們把麥捆高高舉起,在石槽沿上重重一摔。飽滿的麥粒暴雨般迸濺,落在竹匾裡發出清脆的叮咚聲。七十斤重的石碾被驢子拉著轉圈,老麥客趙三眯眼聽著碾子壓碎麥殼的聲響,突然抹了把臉:“往年碾的都是地主老爺家的糧食,這自家糧食的響動聲……真好聽!”

很快,豐收的糧食被運回家中,婦女們忙碌地磨面、蒸饃、煮粥,香氣瀰漫在整個村莊。村民們自發地將最好的糧食裝進籃子,準備送往官府和衛家軍的營地。

除了官府要的一成稅外,他們還額外準備了很多,想要無償送給官府,送給衛家軍!

因為,他們知道,沒有陛下衛霍的英明決策,沒有衛家軍的浴血奮戰,他們不可能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李頭帶著村裡的幾位長者,捧著裝滿新糧的籃子,來到縣衙門前。縣令親自迎接。在收下一成賦稅後,望著老百姓送上的熱騰騰的白麵饃饃,剛剛透過科舉當上的新科縣令白靜軒本想拒絕,想說現在的朝廷不是以前的朝廷,絕不會多收百姓一針一線!

但老李頭卻激動地說:“請大人一定收下!這都是我們老百姓的一份心意!若是有機會把這些東西轉交給陛下最好!若是陛下看不上,那就請轉告陛下,我們百姓對他老人家感激不盡,願大昭王朝千秋萬代,永享太平!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所有老百姓齊聲跪地大喊。

這句話,歷朝歷代無數人說過無數遍。

但只有這一遍,格外的真情實感,格外的震耳欲聾!

“好……本官一定轉送!”新科縣令見狀忍不住熱淚盈眶,這一刻,他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民心所向!

這一幕也成為了他日後的動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受到老百姓如此發自肺腑的愛戴!

與此同時,衛家軍的營地也收到了百姓送來的糧食。

軍營比較遠,老百姓一路走來已是子夜時分,運糧隊舉著火把蜿蜒如龍。衛家軍營寨前,值夜的新兵和降兵看著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百姓瞬間愣住了。

其中,虞朝投降過來的雜牌軍有不少都被衛霍吸收進了衛家軍,他們看到這一幕瞬間嚇了一跳,還以為是敵襲呢,拿起武器就要幹。

幸好,被一旁的老兵連忙攔下,告訴他們不要慌,老百姓是來迎軍的!

果然,隊伍靠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