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柳暗花明

隨著第一批產品被小心翼翼地擺上大型連鎖超市的貨架,小萱的心就像被一根無形的線緊緊拽著,高懸在半空。八十年代,資訊傳播遠不如後世發達,產品的市場反饋就像在迷霧中摸索,遲遲沒有清晰的輪廓。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工廠辦公室,小萱就已經坐在那略顯陳舊的辦公桌前,眼睛緊緊盯著電話,那是她與超市溝通銷售資料的唯一橋樑。

起初的幾天,電話那頭傳來的訊息如一盆盆冷水,澆滅了她心中的熱切期待。銷量少得可憐,幾乎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小萱望著窗外那片承載著無數希望的果林,眉頭緊鎖,焦慮在心底瘋狂蔓延。但她明白,市場的開拓就像培育果樹,需要精心呵護和漫長等待,心急只會適得其反。

小萱決定主動出擊,憑藉在大學課堂上學到的市場營銷知識,她在超市裡開啟了一場“營銷戰役”。週末,超市裡人來人往,小萱帶著幾個工人,在最顯眼的位置擺起了試吃攤位。簡陋的桌子上,擺放著幾罐開啟的水果罐頭和幾盤切好的果脯,色澤鮮豔,果香四溢。面對來往略顯猶豫的顧客,小萱總是第一個迎上去,臉上掛著熱情的笑容,遞上試吃小勺,“嚐嚐吧,這都是我們自家果園新鮮水果做的,不新增任何亂七八糟的東西。”在她的熱情邀請下,不少顧客半信半疑地接過小勺,放入口中的那一刻,臉上的疑惑瞬間被驚喜取代。“這罐頭裡的水果好新鮮,味道真不錯!”一位中年阿姨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除了試吃,小萱還推出了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在那個物質還不算充裕的年代,這樣的優惠對顧客來說極具吸引力,一時間,攤位前圍滿了人,大家紛紛挑選心儀的產品。

為了讓“青山甜果”的名字傳遍大街小巷,小萱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主流媒體——報紙和廣播電臺。她騎著那輛略顯破舊的腳踏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四處打聽報社和電臺的廣告投放事宜。終於,在一家不大的報社,她見到了負責廣告業務的編輯。小萱激動地向編輯講述著“青山甜果”的故事,從果園的四季風光到水果的種植加工,再到產品的獨特風味,她講得繪聲繪色。編輯被她的熱情和誠意打動,答應為她在報紙的副刊角落刊登一則小小的廣告。雖然版面不大,但小萱已經心滿意足。在廣播電臺,她同樣費盡口舌,最終爭取到了一段每天早晚播出的廣告時段。每天,當廣播裡傳出那充滿磁性的聲音,介紹著“青山甜果”時,小萱都會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聆聽,彷彿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

儘管小萱已經竭盡全力,但在這個資訊傳播相對緩慢的時代,品牌的推廣依然困難重重。不過,小萱沒有放棄,她開始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讓他們幫忙宣傳。工廠的工人們也紛紛行動起來,回到家中,向鄰里鄉親講述工廠的產品,不少人還自掏腰包購買,送給親朋好友品嚐。

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小萱期待已久的電話鈴聲響起。超市那邊傳來好訊息,產品的銷量開始穩步上升,回頭客越來越多。走進超市,小萱看到顧客們在“青山甜果”的貨架前認真挑選,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她的眼眶不禁溼潤了。這一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作了幸福的淚水。

與此同時,工廠裡也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新裝置在工人們熟練的操作下高效運轉,生產線上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出。小萱制定的獎勵制度讓工人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家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拿到豐厚的獎金。車間裡,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奮鬥的樂章。小萱每天都會到車間巡視,和工人們親切交流。有工人反映新裝置的某個操作環節不太順手,小萱立刻找來技術人員,現場研究解決方案;還有工人提出車間的通風不太好,小萱當天就安排人安裝了新的排風扇。在她的關心和努力下,工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