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新程:奮進七十年代

拖拉機的到來,讓村子與供銷社之間的貨物運輸效率大幅提升,村裡的山貨源源不斷地運往城市,村子的名聲也在周邊地區逐漸傳開。陳大山沒有滿足於現狀,他敏銳地察覺到,隨著業務的擴大,僅僅依靠現有的人力和簡單分工,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一天,陳大山把村裡的幾個主要勞動力召集到一起,圍坐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商討進一步發展的計劃。“大夥都看到了,咱這生意是越來越好,可人手和管理都有點跟不上了。”陳大山目光掃過眾人,認真地說道,“我想著,咱得把每個環節都理理順,讓生產、收購、運輸都更有條理。”

村民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最後,大家決定成立專門的打獵隊、採摘隊和運輸隊,每個隊伍推選一名隊長,負責統籌安排工作。陳大山則負責與供銷社對接,瞭解市場需求,把控整體的業務方向。

打獵隊的隊長是村裡經驗豐富的獵戶老張,他帶領隊員們深入山林,制定了科學的打獵計劃,既保證了野味的供應,又注重保護山林的生態平衡。採摘隊在小李的帶領下,學習了新的採摘和保鮮技術,確保山貨在運往供銷社時依然新鮮如初。運輸隊則在陳大山的指導下,合理規劃運輸路線,充分發揮拖拉機的優勢,提高運輸效率。

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供銷社的謝老闆又給陳大山帶來了新的商機。“陳老弟,現在城裡的工廠越來越多,工人們對鹹菜、臘肉這些方便儲存和食用的加工食品需求很大,你們能不能搞點?”謝老闆的話讓陳大山眼前一亮,他立刻回到村子,和村民們商量。

在眾人的努力下,村裡成立了簡單的加工小組,女人們紛紛發揮自己的手藝,將新鮮的蔬菜製成香脆可口的鹹菜,把豬肉醃製晾曬成美味的臘肉。一開始,加工的產量較低,而且在口味和包裝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陳大山沒有氣餒,他讓小李去城裡的食品廠學習先進的加工技術和包裝方法。

小李回來後,對加工小組進行了培訓,改進了加工工藝和包裝設計。新的鹹菜和臘肉一送到供銷社,就受到了顧客的熱烈歡迎,訂單如雪花般飛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村裡擴大了加工小組的規模,購置了一些簡單的加工裝置,還修建了專門的加工車間。

隨著村子的經濟越來越好,村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都翻新了房屋,添置了新的傢俱和生活用品。孩子們不僅有了更多的學習用品,還能定期去村裡新建的圖書館借閱書籍。村裡還通了電,結束了點煤油燈的歷史,夜晚的村子變得燈火通明。

然而,發展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一年,山林裡遭遇了罕見的病蟲害,許多山貨的產量大幅下降。同時,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低價的假冒偽劣產品,對村子的山貨銷售造成了一定的衝擊。面對這些困難,陳大山沒有退縮,他組織村民們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在防治病蟲害方面,陳大山四處打聽,找到了一位農業專家。專家來到村子後,指導村民們使用生物防治和科學的農藥噴灑方法,成功控制了病蟲害的蔓延。針對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陳大山和謝老闆商量,決定在產品包裝上貼上獨特的防偽標識,並加強宣傳,讓顧客們瞭解村子山貨的品質和特點。

經過這次危機,陳大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品牌和質量的重要性。他帶領村民們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質量標準,從源頭抓起,確保每一件山貨都符合高品質的要求。同時,他還積極開拓新的市場,與周邊城市的更多供銷社和商家建立了合作關係。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七十年代,陳大山和他的小山村憑藉著勤勞、智慧和團結,不斷書寫著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未來的道路還很長,但陳大山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