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矢志不渝,夢想綻放華光(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陽光灑滿山谷的日子裡,新建的教育中心和康復設施正式投入使用,成奇勳和曹尚佑看著殘障兒童和青年們充滿希望的面容,心中滿是欣慰。然而,他們明白,這僅僅是專案的開端,真正的挑戰才剛剛來臨。
專案執行了一段時間後,教育和康復效果未達預期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在教育方面,儘管教師們認真負責,教學資源也較為豐富,但部分殘障兒童的學習進度十分緩慢,一些複雜的知識和技能難以掌握。在康復中心,一些殘障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身體機能的改善並不明顯。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情況後,立刻組織教育專家和康復治療師進行深入調研。他們走進教室,觀察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來到康復中心,詳細瞭解康復訓練方案和執行情況。經過一番細緻的調查,發現問題主要出在教學和康復方案的個性化程度不足。每個殘障兒童的身體狀況、智力水平和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而現有的方案未能充分考慮這些差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成奇勳和曹尚佑決定為每個殘障兒童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記錄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資訊。根據這些檔案,教育專家和康復治療師共同為每個孩子制定個性化的教育和康復方案。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他們充分考慮孩子的特點和需求,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康復訓練手段。例如,對於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採用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增加互動環節和實踐操作;對於康復效果不佳的孩子,調整康復訓練的強度和頻率,引入新的康復技術和裝置。
在實施個性化方案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教師們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準備教學材料;康復治療師們則時刻關注孩子的康復進展,及時調整訓練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教育和康復效果逐漸顯現。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一些原本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孩子也重新燃起了希望;在康復中心,孩子們的身體機能得到了顯著改善,他們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除了教育和康復效果的問題,專案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方面也面臨著挑戰。雖然專案為當地創造了一些就業崗位,如教育中心的教師、康復中心的工作人員等,但對當地整體經濟的帶動作用並不明顯。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要想真正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必須挖掘當地的特色產業,幫助殘障青年和當地居民共同參與其中。
他們組織團隊對當地的資源和產業進行了全面調研。發現當地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適合發展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業。於是,平臺決定與當地政府合作,扶持當地的特色農業產業,幫助農民種植特色農產品,並透過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同時,利用當地優美的自然風光,開發鄉村旅遊專案,打造特色民宿和旅遊景點。
為了讓殘障青年能夠參與到這些產業中,平臺開展了針對性的培訓。為殘障青年提供農業種植技術培訓,讓他們能夠掌握種植特色農產品的技能;開展旅遊服務培訓,培養他們成為導遊、民宿服務員等。在培訓過程中,考慮到殘障青年的特殊需求,採用了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培訓方式。例如,對於視力障礙的殘障青年,透過語音講解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對於肢體殘疾的殘障青年,設計了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工作崗位和操作流程。
隨著特色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的發展,當地經濟逐漸繁榮起來。農產品的銷量不斷增加,鄉村旅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殘障青年和當地居民透過參與這些產業,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他們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價值,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然而,在專案順利推進的過程中,團隊內部卻出現了懈怠情緒。一些成員認為專案已經走上正軌,工作壓力可以適當減輕,工作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