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勇攀高峰,愛滿世界(第1/2頁)
章節報錯
成奇勳和曹尚佑站在巴黎藝術學院的校園裡,看著平臺上孩子們充滿活力的學習畫面,心中滿是成就感。但他們深知,在殘障兒童文創教育事業的道路上,還有更高的山峰等待攀登。隨著平臺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拓展國際合作成為了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亞洲的印度和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印度擁有龐大的殘障兒童群體,但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許多偏遠地區的殘障兒童難以獲得優質教育;沙烏地阿拉伯則有著獨特的文化和教育體系,對於殘障兒童教育也有著自己的需求和理念。
成奇勳和曹尚佑首先奔赴印度,與當地的教育部門和公益組織展開洽談。在新德里的一間會議室裡,氣氛熱烈而緊張。印度教育部門的官員辛格先生眉頭緊鎖,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我們非常認可你們的教育理念和平臺模式,但印度的教育體系複雜多樣,不同邦之間的教育政策存在很大差異,如何確保平臺能夠適應印度的國情呢?”
成奇勳微笑著回應:“辛格先生,我們理解印度的特殊情況。我們會深入研究各邦的教育政策,與當地的教育專家和公益組織合作,對平臺課程進行本地化調整。比如,我們可以將印度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藝術課程中,讓孩子們在學習藝術的同時,傳承和弘揚本國文化。”
曹尚佑接著補充道:“我們還計劃在印度設立本地化的運營團隊,負責平臺的推廣、服務和課程更新。這個團隊將由印度本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志願者組成,他們更瞭解當地的教育環境和學生需求。” 辛格先生聽後,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了一絲認可的神情。
然而,在與印度當地公益組織的合作談判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一家名為 “希望之光” 的公益組織負責人瑪雅女士表示:“我們擔心平臺的商業投資背景會影響其公益性質,畢竟我們一直致力於為貧困地區的殘障兒童提供免費的教育服務。”
成奇勳誠懇地解釋道:“瑪雅女士,您的擔憂我們完全理解。雖然我們接受了投資,但我們與投資方明確約定,平臺的公益屬性不會改變。我們會將一部分資金用於為印度貧困地區的殘障兒童提供全額獎學金,確保他們能夠免費使用平臺的教育資源。”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和協商,雙方最終達成了合作意向。
解決了印度的合作問題後,成奇勳和曹尚佑馬不停蹄地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在沙特的首都利雅得,他們與當地的教育機構和宗教人士進行了會面。沙特的教育體系深受宗教文化的影響,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內容上有著嚴格的規定。
一位宗教長老阿卜杜勒先生嚴肅地說:“在我們的文化中,教育必須符合宗教教義和傳統價值觀。你們的平臺課程是否能夠尊重和融入我們的文化呢?” 成奇勳認真地回答:“阿卜杜勒先生,我們非常尊重沙特的宗教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在課程設計上,我們會邀請當地的宗教學者和文化專家參與稽核,確保課程內容符合沙特的文化規範。同時,我們也希望透過藝術教育,為沙特的殘障兒童提供一個表達自我、展現才華的平臺,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在課程本地化的討論中,雙方就藝術課程的內容產生了分歧。沙特方面希望藝術課程能夠更多地體現宗教藝術元素,如伊斯蘭幾何圖案、阿拉伯書法等;而平臺原有的課程則更側重於現代藝術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成奇勳和曹尚佑意識到,這是一個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既要尊重沙特的文化特色,又要保持平臺課程的創新性和教育性。
他們邀請了全球的藝術教育專家和沙特當地的藝術家,共同進行研討。經過多輪激烈的討論,最終達成了共識:在保留平臺核心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專門為沙特地區開發一套融合宗教藝術元素和現代教育方法的課程。例如,在繪畫課程中,引導孩子們用現代繪畫技巧表現伊斯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