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後的日子裡,成奇勳和曹尚佑馬不停蹄地投身到拓展文創事業產業鏈的工作中。他們率先推出了文創產品定製服務,滿心期待能借此讓殘障兒童的創意在更廣闊的領域發光發熱。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定製服務開展初期,客戶需求五花八門,遠超團隊的預期。一家知名企業找到成奇勳,希望定製一批用於企業年會的文創禮品,要求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且設計風格要獨特新穎,製作工藝還得精細考究,交貨時間更是緊迫,僅有短短兩週。成奇勳深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也清楚其中的難度,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訂單,轉頭便和曹尚佑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

成奇勳召集了設計團隊和孩子們,詳細說明了客戶的需求。設計團隊的成員們圍坐在一起,對著企業提供的資料眉頭緊鎖,一時難以找到靈感。一位年輕的設計師無奈地說:“這企業的要求太具體了,既要體現他們的價值觀,又要獨特新穎,這可不好把握啊。” 孩子們也面露難色,儘管他們滿懷熱情,卻在複雜的需求面前有些不知所措。

而在生產環節,團隊內部協調也出現了問題。由於定製產品的工藝複雜,涉及多個工種和環節,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不暢,導致生產進度嚴重滯後。負責木雕工藝的師傅和負責彩繪的師傅因為對製作順序和細節的理解不同,產生了分歧,雙方互不相讓,工作陷入僵局。

成奇勳和曹尚佑得知情況後,心急如焚。成奇勳先找到設計團隊,鼓勵大家:“孩子們的創意和我們團隊的專業能力是我們的優勢,我們一起深入研究企業的文化,從他們的發展歷程和員工故事中尋找靈感,一定能設計出滿意的作品。” 曹尚佑則來到生產車間,把相關人員召集到一起,耐心地說:“我們是一個團隊,目標是按時完成這批定製產品。大家都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們一起協調,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

經過一番深入的討論和溝通,設計團隊終於找到了靈感。他們從企業的創業故事中提取元素,將企業創始人艱苦奮鬥的精神透過獨特的圖案和色彩融入到設計中。孩子們也積極參與,那個曾經手部顫抖如今已是團隊核心的孩子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創意,將企業的標誌性建築以立體的形式呈現在文創產品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為了解決生產環節的協調問題,成奇勳和曹尚佑建立了每日溝通機制,各部門負責人每天定時彙報工作進度和遇到的問題,共同商討解決方案。同時,他們還邀請了專業的工藝指導老師,對生產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進行現場指導,確保工藝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隨著製作的推進,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在產品的試生產階段,發現部分材料的質感與設計預期不符,影響了整體效果。成奇勳和曹尚佑立刻聯絡材料供應商,要求更換材料。供應商卻表示,符合要求的材料庫存不足,需要從國外緊急採購,這不僅會增加成本,還可能導致交貨時間延遲。

成奇勳和曹尚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們一方面要保證產品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要確保按時交貨,維護企業的信譽。經過深思熟慮,成奇勳決定親自前往供應商處協商,爭取加快材料採購進度,並尋找其他可能的替代材料。

成奇勳日夜兼程趕到供應商所在地,與供應商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談判。他誠懇地向供應商說明了這批定製產品對於殘障兒童文創事業的重要性,以及對孩子們夢想的意義。供應商被他的真誠和執著所打動,承諾全力配合,加快材料採購,並在國內緊急調配部分替代材料,以解燃眉之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製產品終於按時完成。當這批凝聚著團隊心血的文創產品送到客戶手中時,客戶被精美的設計和精湛的工藝所震撼。企業負責人激動地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