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洪武三年八月(第1/3頁)
章節報錯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歷經磨難建立大明王朝,心懷天下,致力於建立穩定的統治秩序,重視皇族教育和禮儀制度,以維護皇室尊嚴和鞏固政權。
李善長:明朝開國丞相,足智多謀,在朝廷中威望極高,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對國家治理和禮儀制度有著深刻的理解,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謀略和陰陽術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深受信任,在制定政策和禮儀制度時能提供獨到的見解。
禮部尚書:負責國家禮儀制度的制定和執行,對古代禮儀制度有深入研究,致力於完善朝廷的禮儀規範,此次關於王府教官職名和配享儀的提議皆由其主導。
翰林院學士:飽讀詩書,學識淵博,對歷史典故和歷代制度非常熟悉,常為朝廷的政策制定提供歷史依據和文化支援。
諸王府代表:代表各王府參與朝廷事務,關心王府的教育和禮儀規範,對涉及王府的政策有發言權和建議權。
功勳老臣代表: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深受朱元璋敬重,在功臣配享儀的討論中,他們的意見和感受也備受關注。
第一幕:王府教官職名初議
時間:洪武三年八月,上午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應天的奉天殿莊嚴肅穆,金色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磚鋪就的地面上,映出一道道明亮的光斑。殿內,大臣們身著朝服,整齊排列,神色恭敬。朱元璋端坐在高高的龍椅上,目光威嚴地掃視著眾人。
朱元璋(聲音洪亮,打破了殿內的寂靜):今日朝堂,禮部尚書有本要奏,且聽他道來。
禮部尚書(出列,跪地行禮,聲音洪亮):陛下,臣近日查閱諸多典籍,參照宋太宗朝的制度,發現凡教皇侄、皇孫的教官都以“教授”為名。如今我大明諸王府教育之事至關重要,臣擬定諸王府各置教授一員,官秩為正八品,任期以十二月為滿,如此可規範王府教育,培養皇族人才。懇請陛下定奪。
朱元璋(微微點頭,陷入沉思,片刻後說道):丞相,你對此有何看法?
李善長(出列,拱手行禮):陛下,臣以為禮部尚書此議甚好。規範王府教官職名,明確其職責和地位,有利於提高王府教育質量。皇族子弟乃國之棟樑,良好的教育對他們的成長和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正八品的官秩,既體現了對王府教育的重視,又與王府的地位相匹配。一年的任期,可促使教官積極履職,也便於朝廷對其進行考核。
朱元璋(看向劉伯溫):伯溫,你意下如何?
劉伯溫(上前一步,微微欠身):陛下,丞相所言極是。不過,臣認為除了規定職名、官秩和任期,還應嚴格選拔王府教授。這些教授不僅要學識淵博,更要品德高尚,能以身作則,為皇族子弟樹立良好的榜樣。可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德才兼備的儒士,經過嚴格考核後,再任命為王府教授。
朱元璋(點頭讚許):伯溫所言甚是。選拔人才,品德為先。禮部尚書,你要會同吏部,制定詳細的選拔標準和考核流程,務必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擔任王府教授。
禮部尚書(領命道):臣遵旨!臣定會與吏部通力合作,選拔出德才兼備的王府教授,為皇族教育貢獻力量。
第二幕:王府教官職名再商
時間:緊接著,討論選拔細節時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既然要選拔優秀人才,那選拔標準必須明確。諸位愛卿,有何建議?
翰林院學士(出列,恭敬地說):陛下,臣以為選拔王府教授,首先應考察其經學造詣。儒家經典乃治國安邦之根本,教授皇族子弟,需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