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朝堂新命(第2/4頁)
章節報錯
堅定):元主北奔後,命擴廓帖木兒復北平,他率兵出雁門關欲攻北平。但太原乃其後方重鎮,我們引兵徑進太原,他必定回軍救援。
常遇春(緊握長槍,興奮地說):徐將軍,那我們就趁他回軍之時,給他來個迎頭痛擊!
徐達:不錯。太原地勢險要,是北方的軍事要衝。它東依太行山,西靠呂梁山,北通塞外,南達中原,誰掌控了太原,誰就能在北方的軍事格局中佔據主動。擴廓帖木兒深知這一點,所以我們必須速戰速決。
旁白:正如徐達所料,擴廓帖木兒得知太原被攻,急忙回軍救援。此時,他的部將豁鼻馬潛遣人約降,並願為內應。
徐達(得知訊息後,大喜):天助我也!常將軍,我們即刻遣兵夜襲,務必一舉拿下太原!
常遇春:遵命!
旁白:夜幕降臨,寒風呼嘯。徐達率領明軍悄悄地向太原城逼近。豁鼻馬按照約定,開啟了城門。明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與元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擴廓帖木兒倉猝應戰,卻無法抵擋明軍的攻勢,最終只得倉惶遁去。
徐達(站在太原城牆上,看著城中的明軍,大聲下令):清點戰果,安撫百姓!
旁白:此戰,徐達得兵四萬人、馬四萬餘匹,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擴廓帖木兒奔大同,常遇春追至忻州不及而還,擴廓帖木兒遂走甘肅。
第三幕:司法革新
時間:洪武元年十二月己巳,上午
地點:應天,皇宮
旁白:應天的皇宮內,朱元璋坐在書房中,思考著如何完善朝廷的司法制度。這時,太監前來稟報。
太監:陛下,監察御史高原侃求見。
朱元璋:宣他進來。
(高原侃進入書房,跪地行禮)
高原侃:陛下,臣有一事啟奏。如今民間詞訟,若府州縣省官及按察司不為伸理,百姓有冤抑重事卻不能自達,實在有失公正。臣建議,在午門外設定登聞鼓,讓百姓有冤可訴。
朱元璋(微微點頭,陷入沉思):此計可行。百姓乃國家之本,若他們的冤屈得不到伸張,何以體現我大明的公正?但這登聞鼓的使用,還需有明確的規定。
旁白:經過一番商議,朱元璋決定在午門外設定登聞鼓,每日令監察御史一人監管。規定民間詞訟應自下而上,若府州縣省官及按察司不為伸理,或有冤抑重事不能自達者,許擊登聞鼓,監察御史隨即引奏,敢沮告者死。同時,戶婚田土等細事歸有司,不許擊鼓。
朱元璋:這登聞鼓,是百姓的希望之門,也是朝廷瞭解民間疾苦的重要途徑。你們一定要謹慎對待,不可讓它成為擺設。
高原侃:臣遵旨,定當認真監管,確保登聞鼓發揮作用。
第四幕:皇帝訓誡
時間:洪武元年十二月己巳,傍晚
地點:皇宮內苑
旁白:傍晚時分,朱元璋退朝還宮,皇太子諸王侍奉在側。他們漫步在皇宮內苑,朱元璋看著宮中的隙地,心中感慨萬千。
朱元璋(指著隙地,對皇太子諸王說):你們看這宮中的空地,朕本可在此起亭館臺榭,以享奢華。但朕不忍傷民財、勞民力,故而沒有這樣做。
皇太子(恭敬地說):父皇心繫百姓,兒臣深感敬佩。
朱元璋:商紂王崇飾宮室,勞民傷財,最終導致國家滅亡;而漢文帝惜百金之費,以節儉治國,使得國家繁榮昌盛。你們要記住,作為皇室子孫,要常存儆戒,不可貪圖享樂。
諸王(齊聲說道):兒臣等謹記父皇教誨。
朱元璋:我大明初立,根基未穩,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你們要努力學習治國之道,將來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