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次論功行賞,可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保我大明疆土。但在賞賜之後,也需加強軍隊的訓練和管理,以備日後之需。”

朱元璋(贊同地說道):“李丞相所言甚是。兵部要做好統籌,加強軍隊建設,提升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第三幕:君臣論治道

場景:奉天殿內,氣氛轉為平和。

朱元璋(看向禮部侍郎曾魯):“曾愛卿,朕近日常思古帝王之治,你學識淵博,且說說堯舜之治的關鍵何在?”

曾魯(恭敬地回答道):“陛下,依臣之見,堯舜之治,關鍵在於允執厥中。人君若無堯舜之心,便難以有堯舜之治。《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乃平治天下之本。”

朱元璋(沉思片刻):“嗯,曾愛卿所言有理。人君當以天下蒼生為念,秉持中正之道,方可治理好國家。《大學》一書,蘊含著深刻的治國理政思想,朕要讓太子及諸皇子好好學習。”

劉伯溫:“陛下,《大學》不僅是修身之要,更是治國之綱。讓皇子們學習,可培養他們的品德和治國才能,為我大明培養優秀的接班人。”

第四幕:時政編類議

場景:奉天殿內,話題轉向了時政編類。

陶凱(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禮部尚書陶凱有本奏。依漢、唐、宋會要之例,我朝應編類記錄時政的書籍,各臺、省、府置銅匱藏欽錄簿,如此可使朝廷政事有詳細記載,便於後世查閱。”

朱元璋(微微點頭):“此議甚好。國之政事,需有詳實記錄,方能為後世借鑑。此事就交由禮部牽頭,會同各部門,務必認真編類,不可遺漏重要事項。”

李善長:“陛下,編類時政書籍,可彰顯我大明的治理成果,也能為後世子孫提供治國經驗。在編纂過程中,要確保內容真實、準確,客觀反映朝廷的決策和施政情況。”

朱元璋:“李丞相所言極是。陶愛卿,你要挑選得力之人,組成編纂團隊,嚴格把關,確保編纂工作順利進行。”

第五幕:地方軍事調

場景:奉天殿內,開始討論地方與軍事調整事務。

官員(上前奏報):“陛下,臣建議罷重慶府之黔江縣,併入彭水縣。”

朱元璋(思索片刻):“重慶府地處西南要地,黔江縣併入彭水縣,可最佳化地方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此事就依你所奏,令當地官員妥善處理合併事宜。”

彭恭(出列,跪地行禮):“陛下,臣兵部主事彭恭與瀘州守禦指揮彭萬里收集四川明氏舊校卒2660人為軍。”

朱元璋(滿意地說道):“甚好,四川乃西南重鎮,收編舊校卒,可增強我大明在西南地區的軍事力量。兵部要對這些新入伍計程車兵進行嚴格訓練,使其成為我大明的精銳之師。”

又有官員奏報:“陛下,臣建議今後百司所奏之事,皆啟皇太子知之。”

朱元璋(點頭同意):“太子乃國之儲君,讓他參與政事,可培養他的治國能力。眾愛卿要盡心輔佐太子,使其早日成長為合格的君主。”

接著,有官員奏報衛所合併之事:“陛下,臣建議並驍騎前衛於左衛,中衛於右衛。”

朱元璋(說道):“衛所合併,可最佳化軍事佈局,提高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此事交由兵部負責,務必做好合並後的管理和訓練工作。”

隨後,宣佈任命與改任:“戊子,以秦府左相兼陝西行省右丞耿炳文署行都督府事,以燕府左傅高顯為永平衛指揮使。甲午,以兩浙都轉運鹽使李信為廣東行省參政,未行,以為吏部尚書。”

耿炳文、高顯、李信上前謝恩

耿炳文:“臣定當不負陛下重託,做好行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