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汴京城外的醉月山莊迎來了一場特別的文會。

山莊是歐陽修的別業,三進的庭院錯落有致,園中種滿了菊花。秋風拂過,花香四溢,與瀰漫在空氣中的墨香交織在一起。

華千機到達時,眾多文人雅士已經齊聚松軒。歐陽修正與幾位名士論詩,見他來了,立即起身相迎。

\"華醫者來得正好!\"歐陽修笑道,\"我們正在討論飲食與文道的關係。你最懂得食材之道,可要為我們解惑。\"

華千機剛要回答,忽見一個身著異域服飾的高大男子走了進來。此人相貌堂堂,手持一把胡琴,正是那位傳說中的西域琴師。

\"這位是來自西域的慕容曉,\"歐陽修介紹道,\"不但精通音律,還懂得調配香料,是個難得的奇才。\"

慕容曉向眾人拱手:\"久聞中原文人雅緻,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華千機注意到,當慕容曉說話時,他的左手食指不自覺地輕輕叩擊胡琴,似乎在打著某種節拍。

\"慕容先生既通音律又懂香料,\"華千機開口道,\"不知可聽說過'音香密錄'?\"

此言一出,慕容曉的手指明顯頓了一下,但很快恢復如常:\"略有耳聞。不過那都是些粗淺的伎倆,不值一提。\"

歐陽修似乎察覺到兩人之間的火藥味,趕緊岔開話題:\"今日我準備了幾道特色小菜,還請諸位品評。\"

侍者端上菜品:有杭州醉蟹、洛陽水席、荊楚臘味等各地名點。每道菜都配有相應的詩文,說明其典故和特色。

\"這道醉蟹,\"歐陽修指著第一道菜說,\"用的是太湖蟹配以桂花酒,正應了李白'桂花浮玉蟹'的詩意。\"

眾人紛紛稱讚。華千機卻注意到慕容曉在品嚐時,總是先嗅一嗅菜品的香氣,然後才下筷。這個細節讓他越發警惕。

\"華醫者,\"歐陽修突然問,\"你覺得飲食之道與文道可有共通之處?\"

華千機思索片刻:\"食材如同文字,烹飪如同作文。要想做出好菜,既要懂得食材的性質,也要講究搭配的技巧。這不正與作文之道相通?\"

\"說得好!\"歐陽修擊節讚歎,\"那不知醫食之道又該如何看待?\"

\"醫食本是一體,\"華千機答道,\"上醫治未病,便是從飲食入手。就像文章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故,飲食也要養生有道、調理有方。\"

歐陽修連連點頭:\"華醫者此言,可謂點破了飲食之奧妙。\"

這時,慕容曉忽然開口:\"在我西域,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音律也能影響飲食。\"

\"哦?此話怎講?\"眾人來了興趣。

慕容曉取過胡琴:\"比如這個音......\"他輕輕撥動琴絃,發出一個奇特的音符。

華千機立即察覺到不對,這音色中暗含著一種令人心神不寧的力量。他快速環顧四周,發現有幾位文士已經面露恍惚之色。

\"慕容先生好精妙的琴技,\"他出言打斷,同時從袖中暗暗取出一包安神香,\"不知可否也聽聽我中土的曲調?\"

慕容曉眉頭微皺:\"華醫者也懂音律?\"

\"略懂一二。\"華千機說著,示意一旁的小廝點燃香爐。隨著安神香的香氣漸漸瀰漫,那些神色恍惚的文士慢慢恢復了清明。

慕容曉的臉色變了變,顯然沒料到華千機會有此一手。

歐陽修看出氣氛不對,忙說:\"不如我們來玩個有趣的遊戲。每人舉一個典故,說說飲食與文道的關係如何?\"

眾人紛紛響應。一位學士率先開口:\"我想說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以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