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然而,隨著專案的推進,“音樂種子”發現,僅僅提供硬體設施和短期的培訓還不夠,要實現長期的教育公平,還需要建立一套可持續的發展機制。

“我們不能只靠外部的援助,要讓當地的音樂教育能夠自我造血。”葉瑤說道。

為此,“音樂種子”積極推動當地學校與城市學校的結對幫扶,開展遠端教學合作,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他們鼓勵當地學生參加各類音樂比賽和活動,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強自信心。

在一次城鄉學生音樂交流活動中,山區的孩子們用自制的簡易樂器演奏了一曲動人的歌謠,贏得了城市孩子們的熱烈掌聲和尊重。

“原來他們也這麼厲害,我們以後要多向他們學習。”城市孩子的話語中充滿了敬佩。

經過不懈的努力,“音樂種子”在推動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越來越多的偏遠地區學校開設了正規的音樂課,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快樂。

但蘇羽和葉瑤清楚地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教育公平的道路還很漫長,他們將繼續前行,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