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壯下意識的答應了一聲,楊桃盯著根壯一臉的疑惑。

隨著細碎的腳步聲,一個嬌小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

根壯愣了一下趕忙打招呼。

“來來、、、、、、了,快進屋”

來人一見楊桃也在,有些尷尬的衝她笑了笑。

“楊楊、、、、、、桃姐也在呀?”

楊桃臉色一變,轉而強擠笑容說道:“過來幫他收拾一下”

說著,掃了根壯一眼,又語氣有些“生硬”的問道:“你不是回去了嗎?怎麼也過來了?”

水娥沒有回答,紅著臉搓著手。

此時的氣氛“尷尬”到了“極點”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接觸,根壯與水娥的關係變得很“微妙”,具體來講就是有些“曖昧”

雖然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但彼此心裡都是有所感知的。

然而,楊桃對根壯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水娥此時這種行為,很明顯是有“隔著鍋臺上炕”之嫌的。

這就是:各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

現在這種情況,根壯又能怎麼辦?

其實有人“關心愛護”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根壯從小失去了太多東西,特別是“愛”

然而楊桃也好,水娥也好,她們所表達的東西,正是根壯所缺少又或者是迫切需要的。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由於根壯的經歷,使他不懂得“拒絕”,也就是說他很怕“失去”

同樣也不想任何人“受傷”,他本身心靈上受到的傷害已經夠多的了。

他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感受,對那種感受“深惡痛絕”

這就是他一次次告誡自己有些事情要注意,卻始終依然“我行我素”的原因。

就是這樣的性格,骨子裡的東西是改變不了的!

這就是所謂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水娥此時走也不是、留下也不是,一臉的“囧像”

“水娥,別站著了,進來坐”

根壯這話一說完,楊桃就瞪了他一眼。

根壯為了緩解尷尬,拿出一摞衣服遞給水娥。

“水娥,那你就多受累,幫我整理整理吧?”

水娥沒有接,而是小心翼翼的看了楊桃一眼。

其實楊桃這個人心腸是最“軟”的,一見水娥此時這個樣子,她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噗呲兒”一笑說道:“小妮子,居然還虛晃一槍、、、、、、”

說完,拿過根壯手裡的衣服親自遞給她。

“來都來了,那就一起幫根壯收拾收吧“

水娥“如遇大赦”,有些不好意思笑著接過衣服。

之所以楊桃對她的態度有所緩和,主要還是因為水娥剛剛看她的眼神。

那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說白了,她們兩個女人已經分出“大小”了。

其實楊桃有家有口她是沒有資格與水娥“爭”的。

說的再深入些,借用現代的話來講,她現在是精神出軌了!

這是不被“傳統道德觀念”所允許的,是要受到譴責的!

這些事情楊桃不可能沒有想過,所以,她必須接受現實。

、、、、、、

天氣越來越冷了,由於果樹苗是秋天栽植的,必須要做好防凍工作才能“安全”過冬。

又在趙科長的指導下,根壯組織了村民把每棵果樹苗都纏上了麻繩。

北方冬季寒冷、滴水成冰,人們一般就不怎麼出門了。

這就是所謂的“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