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原歸雲軍賀長風調昌元軍任副都統兼軍參贊。

周雲令李國英攻取江西,而他自己則引領大軍,向著湖廣的武昌府進發。

大軍一路浩浩蕩蕩,歷經艱辛,終於抵達武昌。

此時,時間已然來到了這年的五月,天氣也漸漸熱了起來。

陽光明媚,照在大地上,讓人感到一絲燥熱。

周雲開始在武昌城整編投降的左軍。

他深知,要想將這幾十萬大軍整合成一支精銳之師,絕非易事。

他站在城牆上,望著城中密密麻麻的軍隊,心中暗自思索著整編的方案。

他決定將左軍保留精銳,裁掉老弱。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士兵們接受了嚴格的考核和篩選。

三十餘萬軍,最終裁掉近十萬。

隨後,周雲將保留的二十餘萬軍隊,按照夏軍編制,重新組成八個軍,每軍三萬人馬。

這八個軍分別為武雲軍、黃雲軍、德雲軍、承雲軍、鄖元軍、襄雲軍、荊雲軍和巴雲軍。

分別由馬進忠、金聲桓、張勇、惠登相、王允成、盧鼎、郝效忠和盧光祖署理都統一職。

為了加強對各軍的管理和監督,周雲還安排都帥府的陳金斗、侯恂兩位左右參贊,分別派駐各軍參贊。

這些參贊將在各軍中發揮重要作用,確保軍隊的紀律和戰鬥力。

周雲以都帥府名義,開始調兵遣將。

他調盧鼎的襄雲軍、王允成的鄖雲軍、惠登相的承雲軍、張勇的德雲軍,共計十二萬軍隊,北上駐兵承天府的鐘祥城,防衛正在襄陽大戰的清軍和大順軍。

同時,他調馬進忠的武雲軍、郝效忠的荊雲軍,駐兵武昌府的武昌城,負責攻取湖廣長江以北的各府縣。

另外,周雲調金聲桓的黃雲軍、盧光祖的巴雲軍,南下駐兵巴嶽州府的巴陵城,負責攻取湖廣長江以南的各府縣。

而周雲自己,則親率歸雲軍和楊彪麾下的汝雲軍,繼續駐兵武昌城。

周雲正在武昌城緊鑼密鼓地整編兵馬,忙得不可開交。

而遠在汝寧府上蔡縣,一場聲勢浩大的騷亂卻如平地驚雷般驟然爆發。

這場騷亂像是被點燃的野火,迅速蔓延,眨眼間就把上蔡縣周邊地區都捲入了混亂的漩渦。

究其根源,是向雲社在地方基層的治理,觸動了當地鄉紳地主長久以來把持的鄉間權力。

這些鄉紳在地方上經營多年,根深蒂固,哪能輕易嚥下這口氣?

於是,一些心懷不滿的鄉紳暗中勾結,還煽動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公然聚眾反抗。

他們手段殘忍,將向雲分社的成員殘忍殺害,還曝屍荒野,場面慘不忍睹。

整個汝寧府都被這股不安的氣息籠罩,人心惶惶,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汝寧知府李真得知此事,心急如焚,趕忙分別向歸德的都帥府和身在武昌的周雲發出急報。

訊息傳來,李巖不敢耽擱,立刻調動附近開封府衙和歸德府巡檢司的部分兵丁,馬不停蹄地支援汝寧府,試圖平息這場騷亂。

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事件的發展勢頭,但表面下仍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周雲深知,隨著向雲社向基層深入發展,遭遇阻力是必然的。

在歸德和開封這些地方,基層鄉紳的力量已被打亂,推行起來相對順利。

但汝寧府以及接下來要收復的湖廣和江西等地,情況就複雜得多,推行起來必定困難重重。

針對這個問題,周雲早就和李巖反覆討論過,最終得出的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分兩步走。

首先,拉攏一部分開明鄉紳加入向雲社,讓他們繼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