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人聽到這話,都圍了上來,熱情地稱呼著隊官。

這也難怪,這年頭,最受老百姓敬重的,一是教書先生,二則是治病救人的大夫。

前者是培養子女的人,後者是保命的關鍵。

周雲將醫護隊的事情交給齊泰後,滿心歡喜地去往火器隊,期望能在那裡也發掘出個好苗子。

然而,事與願違,火器隊的情況讓他大失所望。

只見百來號人,大多歪瓜裂棗,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沒摸過火器火槍,僅有極個別人接觸過,卻都抱怨那不過是燒火棍,打不了幾槍就容易炸膛,對使用火器極為牴觸。

周雲深知他們所言非虛,明軍使用火槍火炮這些火器較多,清軍自從孔有德這個漢奸投降後,火器使用也較為廣泛,大順軍雖也有使用火器,但一直都是少量,多作為附屬兵種輔助其它兵種作戰。

說到附屬輔助,目前因槍械和火炮質量有限,各部隊一般都是如此運用。

不過,清軍在即將爆發的潼關之戰中,就是利用紅衣大炮攻陷了潼關。

周雲無奈地搖了搖頭,心想這些人只能慢慢培養,等以後有了合適的火器再配給他們。

但隊伍的架子得先搭起來,於是他指定了個叫蕭子光的人任隊長,讓火器隊的兵士們每天拿著根木杆,上面吊石頭,按照自己後世的拼刺技巧進行訓練。

,!

周雲來到工兵隊時,看到工兵營的兵士們除了攜帶兵刃,還帶著些五花八門的東西,有繩子、斧頭、鐵錘、鑿子等等。

這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他挑兵時,就要求有一技之長的來工兵營。

“你們都會哪些技術?都給我報一下?”周雲直截了當地問道。

“我會木匠活。”“我會殺豬。”“我會打鐵。”“我會打魚……”一時間,眾人七嘴八舌,嘈雜不已,周雲都有些聽不清了。

“會木匠的走一列,鐵匠的走一列,會養什麼東西的走一列……我沒說到的一起走一列。”周雲大聲喊道。

這一下,隊伍分成了六七列。周雲又問道:“有誰會識字的舉下手我看看!”

全場鴉雀無聲,竟無一人舉手。周雲不禁感嘆,這個時代,掃盲的任務實在是太艱鉅了,他也由此聯想到後世建國後普及教育是多麼的不容易。

正在他感嘆又有些絕望之時,一個略顯滄桑的聲音傳來:“旅帥,我是降兵,我識得幾個字,不知算不算?”

周雲心中大喜,連忙說道:“算啊!怎麼不算?現在沒什麼降兵了,都是我周雲麾下的正兵。”

下面一陣嗡嗡聲,眾人都很高興自己不用被區別對待了。周雲看向說話之人,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都會什麼技能?”

“小的叫張蒼,浙江人,會……會繪畫。”

張蒼說完,全場一片鬨笑聲,眾人都覺得繪畫在軍中能有什麼用,這算哪門子技藝。

周雲卻大聲地咳嗽了一聲,眾人頓時收住笑聲。

周雲神色嚴肅地說道:“我覺得張蒼這項技能很重要,你們每個人的技藝都很重要,都有用。不是有句話這樣說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們有技藝,就是人才,我都會重用。”

周雲的話如同一記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坎上。

這些工匠、屠夫、菜農等,向來不受人尊重,他們自己也只是把這些技藝當作謀生的手段,從沒人告訴過他們,這是他們的才能。

周雲任用張蒼為工兵隊的隊官,正準備安排工兵隊接下來的任務時,天空開始下起了小雨。

大家紛紛拿出斗笠避雨,可雨勢越來越大,雨滴打在斗笠上,噼裡啪啦作響。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