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庚,既然朕採納了你的稱汗聯姻之策,那你以為,今後又該如何治理蒙古諸部?”

剛才李長庚與曹思誠的稱汗聯姻之策,只是大方向上的目標,具體如何實施,也更加考驗朝臣與朱由校的政治水平。

對於朱由校的發問,李長庚眉頭不由得皺了幾皺,要是蒙古好治理,也就不會是困擾中原王朝千年最大的難題了。

關於如何治理漠南漠北蒙古問題,朱由校也一直在思考破解之策。

有人說滿清徹底解決了蒙古邊患問題,但朱由校可不敢苟同。

一是後世說出這種論斷之人,要麼是捧滿清臭腳的遺老遺少,要麼是半桶水,只看到了表面,卻沒有看到實質。

滿清本身是來自布里亞特蒙古的一個分支,也就是生活在北海即後世貝加爾湖與西伯利亞一帶的通古斯人。

經過幾次遷徙,最終在遼東長白山定居了下來,成了大明的建州三衛。

雖然與生活在遼東的女真人雜居在一起,沾染了不少女真人的習性,但他們還是跟蒙古人同根同源,很多風俗習慣還仍然保留了蒙古人的傳統。

至於與女真完顏部建立的金國,壓根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有也是努爾哈赤兼併了完顏部當年進入中原後留下的少量部民。

因有了這些因素,黃臺吉聯蒙攻明,便有了堅實的基礎,雙方約定一同南下劫掠大明,之後更是演變成了一同壓榨與奴役整個漢人。

蒙古人和滿人一起成了漢人頭上的殖民者了,為何還要南下攻打自己的盟友?

所以,嚴格來說,並不是滿清真正解決了北面遊牧民族問題,也不是他們實控了蒙古。

至於流行最廣的滿清控制蒙古高原的三大法寶:聯姻、盟旗與黃教,在朱由校看來,只不過是表面功夫罷了。

大明初期也有聯姻,只不過沒有滿清的送女兒和親,盟旗不就是大明衛所制的改版,而黃教,現在的蒙古高原普遍信奉黃教。

除了虎墩兔這麼個強制所有蒙古人改信紅教的怪咖除外,而這也是他在蒙古不得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又有人會說,滿清往蒙古高原派駐了重兵,大明就沒有了?

大明初期,朱元璋在西起河套,東起黑龍江,設定了東勝衛、雲川衛、開平衛、全寧衛、老哈河衛與朵顏三衛等四十多個漢人衛所,遍佈整個漠南蒙古。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沙俄曾派托米爾科·彼得羅夫等人去衛拉特蒙古(阿爾泰山周邊)刺探情報,他們回國後給沙皇作的彙報中說:他們見到了被瓦剌人稱為“大明可汗”的官員向瓦剌人徵收賦稅,每個臺吉都要交納馬匹和駱駝,其中駱駝二百峰,馬一千匹。

這還是在明朝末期國力極度衰弱的時期,要是在頂峰時期,大明的輻射範圍,可真不敢想。

對於這種千古難題,李長庚認真想了好一會兒後,這才謹慎地答道:“回陛下,臣私以為在剛才您讓兵部通知孫閣老與陳侍郎招降條件的基礎上,還要加上這這幾點。”

“儘管說來便是,要是不對,朕也不會怪你!”

“謝陛下!”抿了抿嘴唇厚,李長庚再次說道:“其一,改掉過去只敕封、歲賜與馬市的方法,重新恢復衛所制,除了蒙古諸部首領出任衛所高品官職外,還應該恢復太祖時在漠南設定漢人衛所的舊制,就如在西南各土司之間設立漢人衛所,以最終達成分化瓦解蒙古各部的目的。

其二,在新設漢人衛所的地方開啟馬市,將原先設在邊牆內的馬市轉移一部分過去,有了這些馬市,這些漢人衛所的存活率便能得到有效提升。

其三,要求蒙古諸部派遣世子前往京城國子監求學,學成之後方可返回蒙古繼承官位!”

朱由校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