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杏榜(第1/2頁)
章節報錯
應試的舉子可以離開貢院休息,但二十一位考官卻還要留在貢院內批閱考卷。
而到了這時,才是這些考官也就是閱卷官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要趕在三月初五前批閱完所有考卷。
從二月初六進入貢院,到三月初五走出貢院,考官們要在裡面待滿近一個月的時間。
雖然閱卷的工作很辛苦,但待遇肯定不是考棚內的考生能比的,他們不僅有美味可口的食物,還有舒適的臥室休息。
就算是閱卷時的房間內,也有幾個大暖爐取暖。
當閱卷官們在貢院內挑燈批閱考卷的時候,休息了一日的考生們,開始了他們度日如年的漫長等待時間。
中與不中,變化天差地別,雖然舉人也能出仕做官,但一般也就七品知縣到頭,就算個別有特殊機遇,四品知府就已經是最終能觸控到的天花板。
而中了會試後,馬上就能參加殿試的貢士,參加完殿試就成了起步正七品知縣的進士,而且上不封頂。
在這段煎熬的日子裡,等待結果的舉子們為了打發時間,有錢的邀上好友,領略京城的大好河山與風土人情,沒錢的乾脆窩在旅店或寺廟道觀內下棋看書。
三月初四下午酉時,終於批閱完所有試卷的閱卷官們,心裡總算鬆了好大一口氣。
“今晚要再辛苦諸位留在貢院一宿,等最終選中的試卷封存好,併名錄抄送給陛下稽核後,諸位也就能與家人團聚了!”
能被選來當考官,雖然辛苦了一點,但也是官場履歷中的一項重要政績,其他人自然不會覺得有什麼疲累,最起碼在面上不會表現出來。
眾人紛紛笑著回道:“閣老辛苦!”
臨近辰時,從貢院一路護送出來的中試名錄經司禮監之手,最終送到了朱由校的手上。
朱由校從王體純手上接過名單,快速看起了上面的名字。
排第一的不是歷史上的狀元劉若宰,而是來自施鳳來的同鄉嘉興府嘉善縣人曹勳。
緊接著,朱由校往下快速看起了後面十九人,只有四人不是來自南直隸、浙江、福建與江西,其中來自常州府的最多,居然達到了六人。
緊接著,朱由校看完了所有中試的名錄,雖然沒看到張溥,但卻讓他看到了張採,而且依然沒看到宋應星的大哥宋應升。
朱由校合上名單,轉頭朝王體乾說道:“告訴謄錄員,黜落蘇州府太倉州的張採,用來自江西南昌府奉新縣的宋應升補上!”
王體乾愣了一下後,躬身答道:“是,皇爺!”
說完,王體乾接過名單,腳步輕盈地退出了書房。
之所以黜落張採,就一個復社的領袖身份足夠了,要是張溥也同樣榜上有名,朱由校同樣會黜落。
至於補選之人為何會是宋應升,誰讓他有個好兄弟叫宋應星,同一個家庭長大的親兄弟,差不到哪去。
而且,朱由校也想彌補歷史上的兩兄弟一直都未能高中進士的遺憾。
規矩?
他作為制定規矩的皇帝,需要遵守這些規矩嗎?
第二天,天將方亮,貢院外就已經聚集了大量前來看榜的舉子。
而這其中,除了張溥與張採這兩個名聲在外的東南年輕士子領袖外,還有宋應升與宋應星兩兄弟。
在昨天的時候,宋應星就已經跟徐光啟告了一天假,專門陪著自己兄長來看榜。
“大哥,不要緊張,你努力了那麼多年,這科肯定能高中!”
雙手一直不聽使喚的宋應升,努力擠出一絲笑容道:“我今年已經五十了,要是再不中,就此徹底斷掉春闈的念想,安安分分去等吏部的侯缺,當個縣丞算了!”
宋應星安慰道:“大哥不要灰心,結果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