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欺君,你可知道後果!”

王之臣被滿桂給逗樂了,“本官怎麼說也是朝廷的一方大員,豈能不知欺君之罪的後果,你給本官老實待著吧,沒有本官命令,不得出城浪戰,要是違抗,別怪本官軍法處置!”

“你!我要彈劾你!”

王之臣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道:“隨你便!”

說完,王之臣拿起千里鏡,認真看起了建奴大軍的動向。

不是王之臣不想派軍出城擊退建奴,而是他實在太清楚雙方的戰力了。

就算建奴這次只有七千兵馬,但寧遠城內沒有超過一萬的騎兵數量,都很難將他們擊敗或留下。

不是他瞧不起明軍的戰鬥力,而是這些年明軍面對建奴,野戰的時候基本就沒有贏過,核心問題還在於騎兵差距實在太大了。

一個是數量,一個是質量。

一個是百戰百勝的強軍,一個是屢戰屢敗的潰軍,出城作戰,勝了無法追上他們,敗了又會是一場慘敗。

皇帝對他的要求是守住城池,護住軍民,守住遼西走廊即可。

意思也很簡單,那就是可以無功,但不能有過。

名聲或許會不好聽,但總比打了敗仗,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好。

大明可從來沒有什麼刑不上大夫的說法,皇帝殺文官跟殺武將一樣,從來不會多眨一下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至於滿桂的憤怒與不滿,莽夫之怒,又能拿他這個薊遼督師怎樣?

朝廷現在並沒有像原來那樣極度缺錢糧,城外的小麥割就割了,大不了向兵部多報點損失就是了。

但是,要是建奴敢分兵四處去收割小麥,那他王之臣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正好讓滿桂這個莽夫出去教訓下他們,免得建奴還真把他王之臣當做空氣了。

當阿巴泰將軍隊散落到寧遠周邊的白塔峪、小團山、曹莊等堡驛去收割小麥的時候,王之臣立馬讓快憋壞了的滿桂帶著騎兵出城去攻打曹莊驛的建奴。

在把曹莊驛的建奴打得四散而逃後,滿桂又馬上帶著大軍去攻打西面小團山堡的建奴。

面對明軍這種各個擊破的策略,阿巴泰不得不下令各路兵馬燒燬能見到的所有小麥。

等明軍來追的時候,他們利用優於明軍的騎術,快速躲開。

雙方就這樣在寧遠城外糾纏了幾日後,阿巴泰見寧遠城外的小麥也燒得差不多了,便重新集合大軍,按照原路返回。

而好不容易准許出城的滿桂,並沒有因此返回寧遠城,而是遠遠地跟在建奴的後面。

建奴轉身攻打的時候,他就帶著大軍後退,建奴前進的時候,他就尾隨。

當建奴分兵去收割小麥,他又帶著大軍各個擊破,逼得阿巴泰不得不繼續焚燒田野上的小麥。

雙方就這樣有來有往地周旋了差不多半個月,直到阿巴泰十分不甘地撤回了遼河以東,滿桂這才帶著大軍返回了寧遠。

這次阿巴泰兵犯遼西,雖然沒有擊殺太多的明軍,但卻破壞了寧遠至錦州一帶大面積的麥田。

明軍這邊,雖然損失了近半遼西走廊上的麥田,但也收割了不下百人的建奴人頭,順便透過實戰,訓練了下騎兵,恢復了一點面對建奴作戰時的信心。

:()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