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義的考驗不會就這麼輕易的結束,公孫威一共在平原待了十天的時間,對劉備的考察一刻不曾停止。

他曾問劉備:“家父說你喜歡華麗的衣服,可你卻衣著樸素,莫非是沽名釣譽,暗諷父親不厚待部下?”

劉備的回答是:“薊候待備恩重如山,若無薊候,備恐尚在流落四方,安敢暗諷?”

“備已而立之年,無有子嗣,一事未成,不能匡扶漢室,痛心疾首以至夜不能寐,怎會再去貪戀衣飾呢?”

公孫威又派出手下去打聽劉備對公孫瓚評價如何。

精明如劉備,哪怕是重生前都知道絕不能說頂頭上司壞話,因此平原的百姓都說劉備感恩薊候提拔,希望借東征西討來報答薊候。

在劉備的授意下,關張趙等人有意與公孫威帶來的將領郭崇王峻打成一片,他們回報公孫威,具說劉備的部下都尊重薊候,那些烏桓胡騎也畏懼薊候,不敢生出二心。

甚至,就連公孫威得寸進尺,又向劉備討要呼延灼時,他都沒有說什麼。

這下,公孫威,包括他的手下範質王溥等人都挑不出劉備的刺,一番商議後決定將青州交與更有能力的劉備。

郭威遠比公孫瓚有魄力懂權謀,因此他敢把青州交給劉備,甚至希望青州由劉備管理,而正史中公孫瓚就做不到這點。

其中固然有時局的因素,原史中公孫瓚與袁紹打得不可開交,青州方大多數時候都在參與冀州戰場,攻略北海東萊二郡頗為困難。

可現在是公孫瓚袁紹,包括曹操全部後院起火,甚至是陶謙都被泰山賊寇擾亂得不得安寧。

這種時候,青州反而成了最適合發動兵戈之地。

可惜,事情並沒有劉備想的美好。

公孫威臨走時,告訴了劉備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冀州袁紹奸邪諂媚,貽誤國家,不仁不孝,致使董卓亂漢,家門被屠,海內之士無一不想著生痰其肉。”

“家父蒙受先帝看重,享受浩蕩皇恩,自然不會看此獠猖狂,因此細數袁紹十條罪狀,希望與天下人一起攻伐此賊。”

“可惜遼東高歡狼子野心,趁父親不在幽州而作亂。幽州牧劉虞不識大體,竟與奸邪為伍,夥同高歡作亂。”

“父親不得已而退回幽州,坐鎮薊縣。袁紹見冀州空虛,大有起兵犯我之勢。我身為父親子嗣,被父親表奏為冀州刺史,理應為父親分憂。”

“即使父親率主力回軍,渤海依舊有兵萬餘,青州除去防備東面黃巾等等事宜,發兵五千不在話下,兩相合兵,便有兩萬兵馬,何愁不能大破袁紹,誅滅小人?”

五千的數量,對看慣各種大規模的戰爭的讀者來說或許是小數目,彷彿歷史文就該動輒發兵十萬。

事實是,加上發動的民夫,劉備此仗至少要出一萬多人。青州疲敝,糧草只夠一萬人吃月餘,從實際上講,劉備不具有發動這場戰爭的能力。

要想打仗,至少要等秋收結束。

再算上統籌甲冑武器的時間,劉備得到十月份才能出兵。

劉備拱手道:“青州戰事從未停歇,輜重短缺,待到十月備才能響應您。”

公孫威聞言:“哈哈,秋收事緊,某替天討賊,斷不會做有害民生之事。某就是要玄德十月出兵!”

公孫威愛民竟至此,不類伯圭。劉備感慨。

拋開這句話表現出的他本人對民生的重視以外,劉備從這句話中挖掘出兩個要點。

首先,袁紹與張燕打得的確不可開交,至少到十月份,劉備支援依舊不算晚。前世十月份時袁紹已經點兵攻打劉備了

其次,幽州方面情況十分膠灼。公孫瓚回防不是一天兩天了,可十月份時,他仍然不能攻略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