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平驅馬上前:“父親可曾有事?”

楊業甩動發酸的胳膊,面色凝重:“某不曾有事。”

楊延平長出一口氣,又問道:“既然無事,父親何故面有愁色?”

楊業忌憚道:“劉備帳下一軍司馬武力都勝過為父,不知那關張又該有何本領!”

趕來的石守信聞言大笑:“楊老不必擔憂。《老子》有言:‘善為士者不武’,為將在謀而非在武。縱溫侯之勇,仍困於李自成大軍,何況關張?”

“三公子來信,劉軍佯敗,為防我軍追殺,劉備親自率兵接應趙雲。書信中言,三公子已派潘仲詢、王子純出兵尋劉備所在,三公子自己也在樂成中整頓兵馬,預備解決劉備。說不定劉備現在正焦頭爛額於苦戰呢!”

“公孫威遭遇大敗,短時無力管理我軍。只消按計劃,繼續與之對峙,拖住他救援劉備。等劉備兵敗,只公孫威一路人馬,想來會自行退去。”

三人對視,紛紛大笑。

視角轉回本書主人公,再將時間回撥。

估計趙雲快要返回,劉備點齊兵馬預備接應自己的心腹愛將。

袁軍大營中,潘美得到訊息,笑著拍桌:“欲佯敗誘我軍擴大戰線?我今日便殺他幾個來回,叫他再不敢覬覦我冀州土地!”

“傳令全軍出動,步卒分為前軍後軍,後軍推戰車,長弓手在中,輕騎佈於側翼。無我命令,不得擅自離陣。”

劉備事先受過陳慶之提醒,出兵前便在袁軍營寨四周佈滿斥候,潘美出兵後,他馬上得到詳細訊息,自陣型至兵力,一應俱全。

劉備冷笑:“子云早知汝會出兵,吾自得天書以來,日夜苦讀,習得奇陣若干,正苦於無處施展,汝便送上門!”

話是如此,但劉備沒打算痛擊潘美。一不小心打疼了,人家又龜縮回去,劉備該怎麼和公孫威解釋?

“輕騎在側,是欲沖毀我陣。孫立,你率長槍兵與盾牌兵在最前,阻擋騎兵!”

長槍長度通常在 3 - 6 米左右,具有較遠的攻擊距離,能夠在騎兵還未接近步兵隊伍時就對其進行攻擊。

長槍兵通常會組成密集的佇列,以發揮長槍的最大威力。在面對騎兵衝鋒時,他們會把長槍向前伸出,形成一片 “槍林”。

當騎兵接近時,長槍兵可以利用長槍的長度優勢,先攻擊馬的胸部、頸部等要害部位,使馬受傷倒地,從而打亂騎兵的衝鋒節奏。

而盾牌兵可以為長槍兵提供一定的防護,使其能夠更穩定地抵禦騎兵。

“弓弩手在中,秦明統帥。”

“長弓手最裡,由吾親自統領!”

面對潘美的進攻,劉備擺出疊陣。疊陣本是南宋名將吳璘所創,用於抵禦金軍鐵騎,對步卒亦有奇效,記載於天書中,被劉備學會。

此陣重在弓弩手,當敵人進攻至百步之內時,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長弓手先行攻擊;到七十步以內,普通弓弩再發動攻擊,對敵方進行遠端殺傷,打亂敵方進攻節奏 。

前排的長槍兵則可以有效地保護弓弩手,保證後方輸出。

“校尉為何要將步卒分置前後?”王韶不解。

潘美共有八千兵力,騎兵只有五百名,主力還是步卒。哪怕騎兵一輪衝鋒能把劉備陣型衝成碎片,受困人數,他們造不成多大傷害。最後還需要步卒發力。

常見的打法是騎兵發力後,步卒迅速跟上,趁敵人陣散迅速貼近搏鬥。可潘美卻將步卒一分為二,一半放在無法衝進敵陣的後方。

王韶覺得奇怪。

潘美解釋道:“我軍兵力多於劉備,常理作戰不會落敗,可趙雲不知何時就會殺回,若其以輕騎入我中軍,我軍不免失敗。想要取勝,唯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