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坐在一塊平坦的山石上,緩緩說道:“我軍在此三山經營已有數月時光,山中凡是可以通人的地方皆設有暗哨,東西兩山之寨門在華氏國氏等族贊助之下修得無比堅固,劉玄德想迅速拿下我軍無異於痴人說夢。”

“而父親的援兵頃刻便至,從重光便可奇襲平原,城中又有華氏為應,劉備不敢不回援。屆時我軍趁勢殺出,與三弟合兵,可報過去之仇!”

符融聞言亦是笑道:“大公子妙計。若非大公子宅心仁厚,昔日在平原廣施仁義,華氏等族又豈會為我所用?”

“只是,卑職有要事稟報。”談笑過後,符融說起了正事。

聽完符融的彙報,袁譚皺起眉頭:“主力在東山,卻光有勢頭,鄧羌覺得張飛才是破山主力...可他手裡僅僅五百步卒,尚不如西山守兵多,應為疑兵才對。”

“卑職也不知,但鄧羌將軍久經沙場,假使沒有十足把握,斷然不會命符登報信。”

袁譚聽完點頭。他認為鄧羌的統帥能力在袁紹軍中可稱第一,既然鄧羌都這麼說,袁譚沒理由不相信。

符登亦是驍勇善戰之輩,他肯來傳信,理應是相信鄧羌的判斷。袁譚於是往西山增添兵力,並派人囑託張蠔莫要大意。

劉備營中,劉備放下手中的書信,雙手揉眼:“趙光義自鄴城出發,增援河間,公孫威再次來信,要求我軍速速入冀,協助作戰。”

此時營中只有他和若干護衛。

劉備將書信交給護衛首領趙雲:“你怎麼看?”

趙雲快速掃視一遍,沉聲道:“袁紹主力尚與幷州蛾賊糾纏,雖在河間增援,但於我軍,此時仍為出兵良機,主公還請加快速度,儘快馳援。”

劉備無言,細細分析著當前局勢。

誠如趙雲所言,支援越快越好,已經無須再商議。

他揪心的是張飛傳來的戰報。

據張飛來信,袁譚軍的表現不像是快要餓死的殘兵,比劉備想象的生活質量要好一點,張蠔甚至可以用面色紅潤來形容。

平原野外能拿來充飢的早被劉備搜刮得差不多了,袁譚那一塊更是重點照顧,他們從哪找來的糧草?

劉備睜開眼睛,憤恨說道:“華家!”

華家乃是高唐城中大家,在整個青州亦是有名的大家族,魏國重臣華歆便是出身於平原華家。

自劉備接手青州後,有意打壓各大世家,逼得他們吐血,交出手中的一部分黑戶與田地,因此招來許多家族的不滿。

聯想到借糧時華家對自己的態度,劉備幾乎篤定袁譚與華家勾結在了一起。

有以華家為代表的世家支援,袁譚才可能堅持到現在。以華家的影響力,在某天夜裡偷偷開啟某個縣的城門都不算難事。

華家有所動作,與其交好的國家、管家想必也不會坐視不管,底下的小家族們也會聞風而動,一來二往,竟讓袁譚堅持到了現在。

日後若是劉備失勢,青州能直接翻過來!

可想而知,袁譚許給了華家多少好處,偏偏這些好處都是劉備所給不了的。

袁家四世三公,管你什麼華家管家,誰的影響力都大不過他,因此無需防備,甚至會多多任用,以權力換取支援。

而劉備出身低微,一旦向那些世家大族過分讓步,他要面臨的便是統治力的驟降,最終淪為空杆司令。

劉備暴脾氣頓時上來了,抽出雙股劍插進面前案牘之中:“華家小人,此戰過後,我定要清算爾等。”

前世曹丕稱帝,華歆算得上是進諫最瘋狂的人,又是上書又是造勢,著實可恨。劉備因此對這個家族無甚好感,現在他們整出這檔事,更讓劉備對他們萬分厭惡。

只可惜,劉備這是氣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