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47:公孫威考量劉備(第1/2頁)
章節報錯
興許此世柴榮公孫威能制止他,劉備心想。現在他和公孫瓚是一條繩上的螞蚱,公孫瓚倒臺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
範質用眼神示意公孫威看向劉備:“那人面相不凡,一言一行間我竟看出帝王之風,著實奇怪。”
公孫威不置可否:“帝王之威?他不過織蓆販履之徒,仗著父親提拔才升到平原國相的位置,哪來的帝王之威?”
“你我前些日子打探到訊息,平原百姓都稱頌他仁義愛民,沒有官架子,甚至有人不遠萬里投奔平原只為在其治下。你未免太過警覺。”
範質讓步:“小的只是害怕您看不出劉備的偽裝,將青州託付錯人,壞了薊侯的事。”
公孫威目視劉備:“是真仁義還是偽君子,還待你我考量。田楷軍卒出身,大字不識一個,方才結結巴巴說的話應該是劉備教他的,只是田楷自己不成器,背都背不過。若真是如此,他的行為符合情理,沒有可抨擊的地方。\"
仁義二字要拆開解讀,仁者憐憫百姓,待下寬厚,義者則往往不會做出賣主求榮之事。
按理來說,公孫瓚帳下沒有比劉備更合適的人選。
但問題是,劉備資歷尚淺,和追隨公孫瓚近十年時間才被任命為刺史的嚴綱田楷之流依舊沒法比。
在公孫瓚看來,二人莫逆之交,從前劉備曾與田楷一同面對兩面夾擊,在那種艱難境地尚未背叛,忠心可鑑。公孫瓚提防劉備的真正原因是:他害怕自己壓不住劉備。
人的野心是會滋長的。現在忠心耿耿,手握大權之後就不一定了。
公孫威對此心知肚明,他遠比公孫瓚有魄力,絲毫不怕壓不住劉備。
但今時不同往日,當時公孫瓚如日中天,乃是漢末數一數二的大諸侯,遠非現在可比。
本著謹慎原則,公孫威想著考量考量劉備,看看他的品行性格。
一個人為君主效忠,所求不過功名利祿。
公孫威常聽公孫瓚輕蔑地說劉備喜愛華服和美人,是個渴望榮華富貴的底層人。可這種人到了平原卻和百姓同席而坐,府邸不算華麗,勉強有一名豔麗的小妾,犬馬更是少有接觸,那麼試問劉備想圖謀的是什麼?
在公孫威看來,劉備什麼都不去圖謀,最可能的原因即為他不打算在公孫瓚手下多待。
事實上,原史中劉備現在已經看出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難以緩和,將來必會出事,生出了轉投他處的念頭。
公孫瓚贏了,以他瑕疵必報的性格,必定會殺掉劉虞,因此失去幽燕民心,最終兵敗垂成。他輸了...那劉備追隨個屁啊。
田楷最終灰頭土臉的地退下。
臉上火辣辣地疼,田楷羞愧之餘生出惱怒,心想自己隨薊候征戰多年,竟然在公孫威這個小兒手下吃了虧。你不過一庶子,也能撤換我的位置!
田楷暗自握拳,心中對公孫威的不滿升到了極點。
可惜他手下要麼是愛慕英雄的軍卒,要麼是追求富貴的小地主,少有道義,此刻紛紛去巴結公孫威,把他這位青州刺史冷落在了一邊。
這時,劉備悄然走到他身後,拱手道:“青州莫要灰心,公孫威此行要停留數日,您大可在府中設宴,單獨邀請他前往,如此可避免那群小人礙事。”
田楷吐出胸中悶氣,儘管不滿,但他也不想與公孫威交惡。
自知能力不行,田楷索性讓劉備上前,一來盡下官禮儀,二來幫自己挽回顏面。
正巧劉備害怕田楷上去出糗,馬上湊到公孫威跟前。
王溥瞥一眼劉備,默不作聲。範質則直接冷哼一聲。
眾人原本為劉備讓開路,瞧見公孫威手下的作為,有幾人神色猶豫,最終重新湊了上去,卻無一人面有鄙夷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