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劉備的決斷(第2/2頁)
章節報錯
哄的田楷,換來精明的公孫威?劉備又不蠢。
或許前世的劉備在這個時候還是想要匡扶漢室的熱血青年,但今世已然不同。
當聽聞劉協禪位於曹丕的時候,劉備就對當今的大漢皇帝徹底失望。生在帝王家,卻無半點帝王風骨,也配稱大漢天子!
如前世一般屢戰屢敗,等到了荊州找到孔明再成就事業,劉協早被突然冒出的各種各樣的梟雄玩壞了。
劉備很著急,他必須早早擁有安定的根據地,成為一方諸侯,好迎接漢帝,重鑄漢室威嚴。
前世稱帝,實乃迫不得已的舉動,其雙刃性後世的史學家們分析的十分透徹。
後世的大多數讀者讀到劉協禪讓時,因為對歷史不瞭解,在羅貫中的引導下,會認為曹丕這不就是強逼嘛,有啥說服力。
事實上,在古代還真有說服力。
曹丕脅迫劉協退位不假,但人家手續完全合法。劉協留下一封退位詔書,昭告天下人我不幹了,讓位給曹丕。
無論其中有多少苟且,退位詔書是真的,曹丕的位置說實話才是最正統的。
德者居高位,理應如此。魏國在法理上才是正統,劉備和孫權是逆賊。
有人拿王莽之流舉例了,說他也有退位詔書,但一群人反王莽,說明毫無說服力。
那退位詔書屁用沒有,為什麼王莽、曹丕都要搞?
直接殺了皇帝坐上去不就行了。
但畢竟曹丕是篡位,劉備再造大漢也有說服力。
從法理上講,只有孫吳不具有合法性。
對劉備來說,劉協就是個巨坑。
別說劉秀解釋清楚了啥的,古代書籍傳播困難度極高,普通人都不識字,哪可能瞭解二百多年前劉秀做了些啥事。
瞧瞧曹髦,面對司馬氏的威脅毫不退縮,跑到大街上用自己的死告訴全天下人司馬家是篡位逆賊,把司馬家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古人提倡“忠孝”,李密在給司馬炎的《陳情表》中卻只寫“伏唯聖朝以孝治天下”,忠呢?
司馬家人不配提忠。(筆者自己瞎分析哈,當笑話看就行)
江東傑瑞領著“大魏吳王”沾沾自喜,劉備難不成要跟孫權一樣當孫子?別說他不當,想當曹丕也不給機會。
昭烈帝才不做這種事!老子直接自己稱帝。
此舉勝在穩定民心,團結益州世家,還完成了劉備打小的心願,一舉三得。然而,危害也隨之而來。
拋開什麼正統不正統的不提,稱帝輪得到你劉備嗎?
大漢的正統皇帝劉協還在魏國境內活得好好的,你丫什麼居心!
劉備在那時,處於進退兩難的地步。
穿越來一個多月,劉備便聽聞了無數才冠古今的人物,日後再遇到什麼人物也不奇怪。
萬一跑出一個匈奴版曹操,鮮卑版曹操,或是跑出個傻冒一刀把劉協剁了,那大漢可就熱鬧了。
劉協活著袁紹都能產生擁立劉虞稱帝的想法,袁術拿到傳國玉璽就喜滋滋的稱帝,劉協死後大漢亂世可想而知。
這種局面是劉備萬不願面對的,只有成為一方諸侯才可能影響大局。
而劉備選擇的起興之地,便是青州!
他要有自己的勢力,逐步脫離難以成事的公孫瓚。
所以,劉備寧肯帶一個拖油瓶田楷,也不願與精明的公孫威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