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吳用使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吳用心中早有籌謀,當下緩緩開口勸道:“天王哥哥切勿急躁,江州路遠迢迢,若貿然調動大軍前往,恐會橫生枝節。沿途關卡重重,大軍難以悄然透過。萬一打草驚蛇,我等尚未抵達,公明哥哥的性命便已危在旦夕。依小生之見,此事不宜硬碰硬,唯有智取才是上策。”
晁蓋聞言,眉頭微皺,急切地問道:“吳學究定有良策,快快道來。”
吳用拱手行禮,謙遜道:“小生才疏學淺,但確有一計。只是此計需得戴院長鼎力相助,方能救得公明哥哥性命。”
戴宗連忙拱手回應:“兄弟此言差矣,若能救得公明哥哥,戴宗自當肝腦塗地,在所不辭。只是此事涉及蔡家,只怕非官家之力難以解決。”
吳用輕笑一聲,胸有成竹道:“無需如此繁瑣。如今蔡九太守派戴院長前往京都送信,討得蔡太師回覆。由此可知,他對宋江之罪尚無十足把握。蔡太師的書信便是解決此事的關鍵。我等可暗中修改書信,讓蔡九太守嚴加看管宋江,待下月一切準備就緒再押解前往京都。家書私密,少有人敢質疑其真假,更何況此舉合乎常理。待公明哥哥路經梁山時,我等下山相救,豈不美哉?”
晁蓋聞言,眉頭依舊緊鎖,擔憂道:“倘若他們不從此處經過,又當如何是好?況且,誰能模仿蔡京的筆跡,還有那私章封印,豈是輕易可得?”
吳用笑而不語,胸有成竹道:“此事不難。沿途派人打探便是,無論他們從何處經過,我等皆有應對之策。至於書信與私章,更非難事。如今天下,蘇、黃、米、蔡四絕之名響徹文壇,文人墨客中不乏模仿高手。小弟曾在濟州執教,有幸結識兩位高人。一位乃是‘聖手書生’蕭讓,擅長模仿各家書法,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另一位則是‘玉臂匠’金大堅,精通篆刻玉石印記。若得此二人相助,此事定能水到渠成。”
晁蓋聞言,點頭讚許道:“吾對此二人確有印象,先生昔日曾向楊鈴轄引薦過他們,雖時隔多日,但他們的才情學究曾經盛讚。”
吳用接著說道:“現今,只需勞煩戴院長親自出馬,喬裝打扮成富貴人家的模樣,前往這兩位高人的府邸。假說有一樁大買賣需遠行,每人贈予五十兩銀子作為安家之費。待他們離家之後,我等便派人暗中接他們的妻兒老小上山安頓。途中再將他們二人‘請’來,想必定會為我梁山所用。日後,這二位也可在山上發揮所長,負責書寫篆刻之事,絕非無用之人。”
晁蓋聽後大喜過望,連聲稱妙:“此計果然精妙絕倫,便依學究之策行事。戴院長,此番有勞您辛苦一趟,我定會派人下山接應。一旦救回宋江兄弟,梁山上下必將對院長感激不盡。”
戴宗欣然領命,當日,他們設下筵宴盛情款待戴宗。晚宴過後,便安排他歇息。次日清晨,用過早飯後,戴宗依計打扮成太保的模樣,身背二百兩銀子,身騎甲馬下山而去。他乘船橫渡金沙灘,踏上岸後,便邁開大步,直奔濟州方向而去。
與此同時,晁蓋又派遣阮小七攜帶書信前往青州,送往楊芝褚的府邸。信中言明近日需在山下活動,做些小本生意,以此為掩護,暗中觀察動靜。
楊芝褚接到書信,匆匆一覽隨即置於桌上,隨即召來身旁的軍師聞煥章,說道:“先生,煩請您為我審視這封信。”
近來,楊芝褚忙於編練新軍,已派遣謀士奚勝前去監督兵士招募之事。同時,因與李俊共同開拓商路,他又指派朱武前去遊說沿途的轉運使。此刻,身邊僅剩義父引薦的聞煥章。
聞煥章到來已數月有餘,平日裡沉默寡言,鮮少主動獻計。起初,楊芝褚還覺此人似乎有些名不副實。然而,前幾日聞煥章一人處理大小事宜,在處理公文時展現出了極高的效率,且在操練騎兵時還能設計出多種陣法,由此可見,他無論是文治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