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楊芝褚接令凱旋而歸,重返鄆州之際,大軍整裝列隊,氣勢恢宏。沿途百姓自發聚於道路兩側,夾道歡送這位深受敬仰的將領。楊芝褚因大敗西夏軍隊、並在臨行前慷慨解囊,將糧食贈予流離失所的百姓,其仁義之舉,被百姓們廣為傳頌,讚譽為仁義無雙的清官。

大軍行進了一日,忽有哨兵前來稟報,言驛道之中有兩人跪於路口,似有事相求。楊芝褚聞言,遂命人將其帶至面前詢問。

只見這兩人身著一襲皂色短襖,皂布短打緊緊束腰,頭戴青布頭巾,身形魁梧,皆身高八尺有餘。其中一人面色紫黑,寬臉闊額,三角眼閃爍著凌厲之光,一副生人勿近之態;另一人則與他面貌有七八分相似,只是左眼以布遮蓋,更添了幾分威猛與兇悍之氣。

兩人一見楊芝褚,立刻俯首叩拜,聲音洪亮地開口道:“我倆乃是馬家兄弟,我是兄長馬勥,他乃舍弟馬勁。江湖上人稱我為‘白毛虎’馬勥,喚他為‘獨眼虎’馬勁。我倆本是軍中健兒,只因不堪忍受上司的欺壓與剝削,心生不滿,本想投身綠林,落草為寇。但今日有幸目睹將軍之仁義道德,心生敬仰,特來投軍,願為將軍鞍前馬後,效犬馬之勞。”

楊芝褚仔細打量了這兩人一番,見他們威武不凡,心中暗自讚賞。他開口說道:“兩位壯士看起來身手不凡,做一普通軍漢怕是委屈了二位。我軍中有一好兄弟,現任伙伕之職。不知二位誰願與他較量一番?若勝了,我便許他一個都頭之職。”

兩兄弟聞言,對視一眼,臉上露出些許惱怒之色,說道:“將軍,我倆好意來投,怎叫我倆與一夥頭軍比試?這豈不是小看了我等?”

楊芝褚面色凝重,沉聲道:“曹正,竟有人對你不屑一顧。想來你在我麾下受屈了,來人,取兵器來,且讓我們看看這二人是否有真本事。”

馬勥心中本就有些不悅,待見到來人身高約莫七尺三四,身形魁梧健壯,氣息沉穩如山。他手持一杆花槍,槍尖紅纓輕輕一甩,便知此人是個槍法高手,那甩開紅纓的動作顯然是為了防止槍頭在戰鬥中被纏繞。馬勥當即收起輕視之意,鄭重地從地上取來自己的花槍,擺好起手式,全神貫注地準備應對即將到來的較量。

曹正怒喝一聲,全身發力,猛地攻向馬勥。雖然他隨林沖學藝的時間並不長,僅學得了些基礎槍法,但基本功卻異常紮實。只見他手中的槍走中線,動作幅度極小,僅用攔、拿、扎三式。

隨著一聲清脆的金屬碰撞聲,兩人間的戰鬥瞬間爆發。馬勥身形如同猛虎下山,矯健有力,花槍在他手中彷彿有了生命,槍尖舞動間帶起一陣陣勁風,直逼曹正而來。每一招都直取對方胸、喉、頭三處要害,槍法凌厲且精準。

曹正毫不畏懼,腳步靈活閃躲,同時手中的花槍也迅速舞動,與馬勥的槍尖不斷碰撞,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響。每一次交鋒,都聽到槍桿呼呼之聲,可見氣力之大。

馬勥的槍法剛猛有力,每一招每一式都勢大力沉,企圖以力量壓倒對手。而曹正則憑藉靈活的身法和紮實的槍法基礎,巧妙地化解了馬勥的攻擊,同時尋找反擊的機會。

突然,馬勥大喝一聲,力量暴增,一槍猛地刺向曹正的心口。曹正身形一側,槍尖貼著曹正的臉頰劃過,留下一道細小的血痕。馬勥翻身一槍扎去,眼看就要搠中曹正。

就在這時,一旁的山士奇見狀,急忙上前一步,以手中的長棍輕輕一點,將馬勥的槍頭擊偏。他沉聲說道:“點到為止即可,何必動了殺念呢?”

馬勥當即抱拳行禮,誠懇地說道:“小人在軍中歷練已久,所學皆是實戰殺伐之術,方才一時打得興起,有所冒犯,還望將軍大人有大量,恕罪則個。”

楊芝褚聞言,微微頷首,神色緩和道:“無妨,你等勇武過人,正是我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