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兒汗一路逃回大帳,心情低落,朝臣一片絕望的情緒,看著一個個中槍落馬的草原勇士,楊吉兒汗心中的那份驕傲蕩然無存。

明軍騎兵的兇悍讓他戰戰兢兢,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妥協一條路可以走。未免遲則生變,楊吉兒汗立刻派出使者,快馬加鞭奔至明軍大營乞和。

優勢在我,大明帝國對來使一番訓斥之後,趁此機會提出諸多條件。

第一條,阿來木託城及以東北至天山腳下的土地盡歸大明所有。

第二條,重新劃分疆界,以巴爾喀什湖中線為界,東側為大明領土。

第三條,租借巴爾喀什湖畔的巴爾喀什城五十年,附近的銅礦開採權,雙方共有,各憑本事開採,不得干涉。

第四條,哈薩克汗國需要暫時讓出巴爾喀什城到烏拉爾山腳下數十座城池,讓大明帝國駐軍。

第五條,沿途大明帝國將修建公路鐵路,所有基建用地,租借給大明帝國一百年,而且哈薩克汗國要支付七成維護費用。

……

朱辰鈺獅子大開口,所提條件赤裸裸的昭示出一個目的,那就是強佔哈薩克,控制對方的經濟和軍事。

對此,楊吉兒汗束手無策,只能一一接受,至少,他的大帳還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遠離阿來木託的小玉茲對這樣不公平的條約非常不滿,認為楊吉兒汗是一個慫貨,根本不值得去追隨!

……

這個不平等條約在巴爾喀什城簽訂,即刻生效,明史檔案稱《明哈巴爾喀什條約》。

條約簽訂的檔口,大批明軍源源不斷的開往巴爾喀什城和阿來木託城,這兩個城池相隔不是太遠。

雖然兩座城在哈薩克汗國看來已經算是大城,但是朱辰鈺看來,就很不滿意,這兩座城在她看來實在是太小,太弱。

為了充實新佔的土地,朱辰鈺下令,新領地暫時租借給西域王朱自成,讓他想辦法遷移一百萬漢民過去,開墾紫霞谷流域的田地,配合帝國建立西域建設兵團。

現在的大明,疆域遼闊,國庫充盈,最缺的反而是人口,朱辰鈺想盡辦法鼓勵生育,生孩子有獎勵!生個十個八個的,那就是國家功臣,一等功。

西域王早就建國,稱西夏國,這次可不是党項人的西夏,而是漢人的西夏國。在民族問題上,朱自成跟朱辰鈺一樣,有著自己的堅持。

二人都是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者,掌握大權的必須是漢人,這才滿意。

少數民族受到嚴重打壓,朱自成效仿大明帝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實際上就是剝奪少數民族的生育權。

即便西域人煙稀少,漢人少的可憐,但也不允許少數民族生育後代。這一切,只為將來本族的興盛騰出空間。

很快,以巴爾喀什城為跳板,大明帝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西域大開發,本來人口不多的哈薩克汗國,被朱辰鈺徵用了七成以上的青壯人口來修建西征之路,包括髮展據點城池。

大明帝國有錢有糧,完全養得起這些哈薩克勞工,畢竟大明帝國只需要讓他們吃飽穿暖就可以。

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勞動力,朱辰鈺出手干涉哈薩克汗國的內政,逼迫對方制定新的稅法!目的是減輕哈薩克貴族對這些普通民眾的盤剝壓榨。

這個辦法一出,俘獲大批民心,哈薩克人都不知道該效忠哪一個皇帝了!從陣營來說,他們應該忠於大汗,但從實際來說,大明女皇給他們穩定的生活,比大汗對他們都好!他們羨慕大明的子民,居然擁有這麼一位目光遠大的英明皇帝!

大明十七年春,經過將近一年的建設,大明帝國穩固了在哈薩克汗國的統治地位,大批部隊進駐哈薩克汗國,所有明軍要塞實現無線電和電力的互通,一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