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再施一禮道:“多謝殿下,不知這接下來……”

“接下來,就讓魯王爺聽我號令,雖說唐王手下皆是一些烏合之眾,奈何不得京師御林軍,但對魯王爺卻是一個實在威脅。”

“有一樁事情交你去辦,你回去後教魯王爺集合舟山的海船,多多益善。待鄭家船隊支援江口之際,佈設水雷,封鎖其退路。此事成了,便算魯王爺首功一件。”

“好!”張煌言一拍大腿,激動的站起身來,意氣風發,道:“如此,下官不多叨擾,這便回去稟告王爺,一切依計行事!”

且不說朱辰鈺這邊佈局,單表唐王的二十萬大軍。出閩省一路北上,如入無人之境,朱辰鈺早已電令諸地方行政長官,避開唐王軍隊的兵鋒,放他一路北上。

甚至可以適當的提供一些食物和飲水,態度要和藹可親。

果然,唐王的部隊,受到了不一般的優待,朱聿建這尾巴就翹到天上了!一副王師北定的派頭。簡直以救世濟民的賢王自居!

唐軍進入杭州地界,士兵們的觀念受到了暴擊,第二季水稻正在成長期間,由吐司軍改制的三角洲建設兵團負責管理這些水田。

鬱鬱蔥蔥的稻田一望無際,讓深處閩省山區的朱聿建大開眼界!他有生以來從未見過如此壯闊的場面。

水田的周圍,溝渠縱橫,不知是何種神物轟轟作響,就有大股的清水噴薄而出,這其實是大功率排灌裝置!

沿著堤壩,一根根黢黑的木杆子高高直立,上面頂著三到六根細線,延伸到遠處,那是大明的電網!

遠處群山之間,有高高的管子直立,上面冒著滾滾濃煙,那是由皇家控制的水泥廠!

朱聿建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朱辰鈺推動下,工業革命如荼如火的進行著,依靠強大的軍管系統,各項改革毫無阻力的進行。

老百姓不但沒受到皇家的盤剝,相反的,紛紛因為產業的崛起而獲得了穩定的收入。一些既得利益的地主和官僚,也因為新技術的推動,迅速穩住了自己的錢袋子,對改革從開始的激烈反對,再到躺平擺爛,直至最後的擁護,支援。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

自上而下的大刀闊斧,讓原本自然發展的資本主義萌芽,迅速成長,開花,結果。大明帝國進入了黃金髮展期。

直到朱聿建帶兵來到了常州,丹陽一帶,他才明白了興武朝底氣所在!城裡的大街都是硬化的路面兒,乾淨整潔,不見落葉,不見以往隨處可見的馬糞,馬尿,不見居家住戶傾倒的垃圾,恭桶內的穢物!

路上行人,衣著整齊,乾淨樸素,卻不見衣衫襤褸的乞丐,插標賣兒賣女的窮苦人。

最為獨特的是,街道兩側出現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商戶,比如賣白糖的店,賣香皂的店,賣玻璃的店,這些獨特的店鋪,朱聿建連見都沒見過。

他是越走越吃驚,腦子裡有個詞兒不斷的在閃爍,越來越清晰,這是四個字:井底之蛙!

十月初六,唐王朱聿建率軍十二萬,兵圍金陵,與此同時,鄭芝龍,鄭芝豹,鄭洪奎,鄭彩等人帶水軍八萬,四百料以上大船三百多艘,從長江口逆流而上,在揚州,鎮江一帶的水域停泊,數百門佛郎機炮,森然指向岸邊,一時間搞的人心惶惶!

朱辰鈺親率御林軍八千餘人在郭城北部與朱聿建對峙,八千對十萬,不是一個量級,但就是這樣,朱辰鈺率領的御林軍仍然保持著散開的陣型,一個個站的筆直,步槍背在肩上,刺刀閃爍著寒光。

看起來威風凜凜,浩氣沖霄!

朱聿建這十二萬明軍仍舊是老傳統,用的大部分都是冷兵器,火銃並不多,也沒指望火器能發揮作用,他唯一優勢就是人多。

此番唐王朱聿建是“御駕親征”了,他的班底也不